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齐瑞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中国当代作家齐瑞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

———读张宏杰《曾国藩传》有感

最近读张宏杰著《曾国藩传》颇有感触和收获,最初我对曾国藩的印象只停留在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平定了太平天国和兴起洋务运动这些写在历史书上的文字。对于他的家世、为人、文学等方面的贡献我是孤陋寡闻、知之甚少。

而此书从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开始,到中进士、进翰林院,立志做“圣人”、直至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贡献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是宦海沉浮、变数无穷,一个持续奋斗者的人生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

曾国藩出身平庸,家族五六百年没有出过秀才,智商也不高,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那他为什么能完成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呢?

我觉得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立志高远。“立志”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对这一点体会极深。他曾说过,立志譬如打地基。“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诚信则置趾甚固,结构甚牢。”只有基础广阔、结实、才能在上面盖起宏伟壮观的生命之殿。

而曾国藩直接把目标锁定在了自我实现,也就是做“圣人”“完人”。以“完人”为人生目标,确实称得上是“取法乎上”了。这一志向,驱动他一生不在小诱惑、小目标面前止步,促使他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不苟且、不退缩。

曾国藩的第二个成功的秘诀,就是崇尚笨拙。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当然就越好。很多人办事,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然而曾国藩不这样。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所以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他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不玩心眼。他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仗”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这种方式正如“重剑无锋”,表面上看起来滞钝,实际上锋利;就好比郭靖的降龙十八掌,表面上简单笨拙,实际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披靡。

而他成功的第三个秘诀,就是自律坚持。自他三十岁这一年,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学做“圣人”之志后,他就开始坚持写日记,在日记当中,他给自己立下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早起、静坐、读史、谨言、养气、保身、练字、夜不出门等。他不是那种常立志而不坚持者,而是立长志就必须坚持下去的人。

曾国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要做到有恒,当然很不容易。曾国藩说:“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曾国藩也经常遇到熬不下去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他只有一个办法: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

我们看曾国藩的日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这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地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从生到死,他都生活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之中。

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磨炼和打磨中,曾国藩的胸襟、见识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终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立湘军,统率群雄,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每日日记以反省,且把日记交付同僚、子女阅读以监督几身,道德修养近乎纯粹;就立言而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颇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身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直到今天仍让普通人受益匪浅。”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作为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我要学习他的坚韧不拔、勤奋努力、自省自律等优秀品质,敬佩和崇敬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爱国精神,他的一生殚精竭虑、苦苦支撑,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传递大义,播撒希望种子,他在我的心里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1]

作者简介

齐瑞珍,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临汾作协会员、洪洞作协副秘书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