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仅仅动机高尚,够用吗?(张玉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仅仅动机高尚,够用吗?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仅仅动机高尚,够用吗?》中国当代作家张玉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仅仅动机高尚,够用吗?

A

有个古代故事:李逵被招安后当了县官,一日闲坐无事,便命令差役甲乙假扮原告被告前来打官司。甲乙从命,乃扮做打人者与被打者来到公堂,不料李逵听了怒火万丈,立刻高声判道:“打人者敢于动手,英雄也,本官判你无罪!挨打者不懂还手,活该!给我拉出去示众!”

细想这李逵也真够可爱的,他毫不犹豫地将挨打者示众,显然是要教他学会反抗,其动机不可不谓高尚。但细想又挺好笑,英雄一时兴起,居然以感情代替了政策,岂不是全无法制观念?

于是很想提一个问题:仅仅有高尚的动机,够用吗?

答案是,远不够用。

正如那个叫做“美丽”的错误,出错者的动机的确“高尚”,但后果却十分“可怕”。怎么可怕的?请听一个外国的小故事:猎人捕获了一只小熊,小心翼翼地把它养大了,小熊长大后,也的确对主人忠诚无比。一天,猎人睡着了,恰好有只苍蝇飞来落在了主人的脸上,熊发现后,大怒,立即挥起熊掌狠狠地拍去,于是,正因为这“气壮山河”的一掌,苍蝇被拍扁了,猎人的脸也被拍扁了!试想:不幸的猎人之所以一命呜呼,不正是因为熊犯了一个极美丽的错误吗?

即,熊的动机的确高尚,但后果却的确可怕。

B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让我们再细品一件真实的事。

这就是,飞蛾的幼虫是在茧中度过的,长大后就会破茧而出,且刚破茧就能自由地飞,还飞得轻灵,自如,仿佛一下就摸到了蓝天与白云。但,破茧的过程却十分痛苦,为了破茧而出,幼虫必须竭尽全力才能从茧的“羁绊”中突围。于是好心人就猜,既然飞蛾破茧如此艰难,那就帮它一把,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那茧,好心人天真地以为,只要这么一帮,就能给飞蛾一个全新的生命

可是事实正好相反,也正是这“美丽的”一帮,活活地断送了飞蛾的一生!

请听昆虫学家的解释:飞蛾破茧看似痛苦,但只有经过这个艰难的破茧过程,才会因挤压而使血液顺利地流至翅膀的每一处,使翅膀变得坚强有力,反之,一但“帮”它破茧,它也就因此错过了这个关键的时刻:既然双翼因没有挤压不能充血,不具备飞翔的功能,它的翅膀也就终于成了“名义上的翅膀”――如此破茧而出的蛾再也飞不起来,从此成了“真正的残废”。

如此看来,美好的动机与美好的效果并不相等,当人们有了美好的动机时,只要操作不当或调研不准,仍然可以导致可怕的后果。换言之,萌生美好的动机并不困难,一厢情愿足矣,但要想确保效果甜美,还必须进行更深一步的极细心的论证,包括:从哪里做起?从何处入手?该注意些什么?该防范些什么?只有每一步都考虑周全了,才能做到一步一个闪光的脚印,一步一朵胜利的鲜花,一步一首成功的凯歌,直到最后的全胜。

既然如此,让教训擦亮我们的双眼吧!

千万小心,切不可出现“美丽的”错误[1]

作者简介

张玉庭,执教于高校中文系《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