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叔叔”“大哥哥”李文钊先生漫忆(陈建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叔叔”“大哥哥”李文钊先生漫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小叔叔”“大哥哥”李文钊先生漫忆》中国当代作家陈建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小叔叔”“大哥哥”李文钊先生漫忆

“小叔叔”与“大哥哥”是同一个人,可亲可敬的李文钊先生。

几乎在最有趣的艺术家黄永玉先生驾鹤仙逝的同一天,李文钊心梗离世,仅仅晚了20多小时。他刚进入“80后”的门槛。

噩耗传来,痛彻心肺!两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了。

我与黄永玉先生有一面之缘,出席过他在广州举办画展的开幕式,我还专程去湘西吉首大学参观过黄永玉艺术馆,对老人家高山仰止。

李文钊与我是“世交”,有私谊,“小叔叔”“大哥哥”形象犹在昨日、永留心间……

初识李文钊,在宜昌市西陵路老县委大院。那是文化大革命前期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县委大院里水泥球场上,每天早晨或傍晚,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穿着短裤、光着膀子,独自一个人打篮球。平日里总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两个口袋的黄色士兵服,或是同样洗得发白的兰卡其士兵服,脚蹬一双麻织的草鞋。浓眉大眼、圆头方脸,个子不高、敦实厚重,虽衣着朴素,但朝气蓬勃,气度不凡。他嗓音洪亮,感染力强,所到之处,留下一片欢声笑语。

后来知道他是刚分配到县革委会机关的大学生,河南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家父时任县革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李文钊给我说起过,当年他们这批大学生一共50多人,到了宜昌地区,很多单位不敢要这批“臭老九”,我父亲毫不犹豫地全部接收过来。他与家父一起工作多年,在家父面前称晚辈。李文钊年长我13岁多,我叫他“叔叔”。他性格开朗、热情活泼,很有亲和力,爱与机关大院里孩子们一起玩耍,他总是谦和地对我们说,我是你们的“大哥哥”。

因为兴建葛洲坝工程,县委大院用作工程指挥部,上级机关一纸命令,县直机关整体搬迁出宜昌市区,建设新县城。我们这些孩子大多数仍然留在市区上学,我暑假去新县城机关大院与父母相聚,偶尔会见到李叔叔扛着打足气的汽车轮胎,穿着游泳裤,带着几个半大小子下黄柏河游泳。

李叔叔对家父很尊重。家父是工农干部,没有进过正规学堂,靠自学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长期分管宣传和文化教育。他跟家父下乡,帮助记录,做文字整理。李叔叔说,他熟悉了解基层工作,学会搞调查研究,家父对他帮助很大。李叔叔从公社党委书记起步,担任过地、市委副书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视厅厅长等职务。家父在世时,李叔叔每年来家看望。有一年来家拜年,进门看见一家人正围着桌子打麻将,他大笑一声说,“气氛很好呵!”,坐下来一起摸了几圈。我父亲患病在医院最后的日子里,李叔叔携夫人多次专程看望。他的夫人王阿姨是宜昌本地人,跟我母亲一起工作过,感情丰富,只要提起二位老人,她就眼泪汪汪、泣不成声。

李叔叔到家里与父亲谈工作,会与我简短聊几句,他知道我喜欢读书,总是问我最近看了什么书。我在华中工学院读大学,他多次到学校看望我。我毕业留校任教,李叔叔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后来王阿姨调到省财政厅,他们在武昌水果湖的家,我周末常去走动,与他的两个女儿李林、王华,还有岳母老太太都熟悉。我南下广州后,李叔叔多次给我打电话,在我职业生涯的几个关键时期给予指导。他说我有很好的学术潜质,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惭愧的是我没有在学术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李叔叔对县委大院的孩子很有感情,可以叫出大院里每个孩子的名字,知道每个孩子家里的情况。他调到省委机关工作后,有一次接到一位当兵探亲的大院发小,一起乘绿皮火车回宜昌过春节,先是在武汉站上车时与我弟弟不期而遇,途径襄樊火车站又邂逅另一位发小。我弟弟那时正痴迷于报考音乐学院,长发及耳,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一把小提琴。另一位发小做着“作家梦”,正在准备报考文学专业。一路上,一位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中年大叔”与几个文艺青年,海阔天空、信马由缰,拉琴唱歌、谈笑风生,“嗨”着回到了宜昌。后来李叔叔碰见原宜昌县委大院的人,都会讲起这段“奇遇”。

李叔叔离开宜昌县40多年了,他把宜昌当作第二故乡。前几年建立了宜昌县直机关大院发小群,每年聚会,他就想着能参加一次聚会,与大院的孩子们见面叙旧,他把这看作退休生活的一个梦。

2021年清明假期,为了圆李叔叔的梦,宜昌县直机关大院发小群提前举行年度聚会,我专门赶回宜昌。聚会特别邀请李叔叔和王阿姨,还有另一位也是从宜昌县机关走出去的干部夫妻参加,聚会地点在“德耕园”。这是疫情后发小们第一次聚会,特邀嘉宾的参加,增添了浓厚的情义。

李叔叔和王阿姨现场签名赠送他的篆刻著作《李文钊印蜕》,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满怀深情地挨个历数与我们父辈交往的情与事,点点滴滴、娓娓道来,风趣幽默、引人入胜。

我代表全体发小致辞。我特意准备,撰联并书:文以载道德兆后人,钊石成玉耕满桑梓。嵌入两位嘉宾的名字和聚会地点“德耕园”,向两位嘉宾伉俪表示感谢!我以“情义”为主题词,以两位嘉宾为生动实例,阐释了做人有情有义,做事有规有矩,事业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

两位嘉宾是我们工作上、人生成长路上的“小叔叔”,生活上、个人交往中的“大哥哥”。他们年轻时跟着我们的父辈参加工作,后来成长为省直机关的领导干部,虽然早已离开宜昌,在重要岗位上退休,但他们不忘职业生涯的出发地和引路人,将对这片故土的情义,对我们父辈的情义,寄托于对我们这些当年的孩子们的情义。他们以参加发小聚会的方式,表达对故土和对我们父辈的缅怀与感激之情。此情此义,与西陵峡口青山同在,与扬子江水长流!

这次聚会后,李叔叔多次给我电话,他期盼再次相聚,还说要寄给我记录他不平凡人生的著作,没想到这些都成了憾愿。

知道李叔叔遽然离世的噩耗,我一直不愿相信,几天里,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适逢李叔叔“头七”,我忙完出国前杂乱的琐事,在飞越太平洋的万米高空完成这篇追思文字,对“小叔叔”“大哥哥”的缅怀更加深邃、隽永、绵长……[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