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叔叔」「大哥哥」李文釗先生漫憶(陳建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叔叔」「大哥哥」李文釗先生漫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小叔叔」「大哥哥」李文釗先生漫憶》中國當代作家陳建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叔叔」「大哥哥」李文釗先生漫憶

「小叔叔」與「大哥哥」是同一個人,可親可敬的李文釗先生。

幾乎在最有趣的藝術家黃永玉先生駕鶴仙逝的同一天,李文釗心梗離世,僅僅晚了20多小時。他剛進入「80後」的門檻。

噩耗傳來,痛徹心肺!兩個鮮活的生命消失了。

我與黃永玉先生有一面之緣,出席過他在廣州舉辦畫展的開幕式,我還專程去湘西吉首大學參觀過黃永玉藝術館,對老人家高山仰止。

李文釗與我是「世交」,有私誼,「小叔叔」「大哥哥」形象猶在昨日、永留心間……

初識李文釗,在宜昌市西陵路老縣委大院。那是文化大革命前期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縣委大院裡水泥球場上,每天早晨或傍晚,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穿着短褲、光着膀子,獨自一個人打籃球。平日裡總穿着一身洗得發白的兩個口袋的黃色士兵服,或是同樣洗得發白的蘭卡其士兵服,腳蹬一雙麻織的草鞋。濃眉大眼、圓頭方臉,個子不高、敦實厚重,雖衣着樸素,但朝氣蓬勃,氣度不凡。他嗓音洪亮,感染力強,所到之處,留下一片歡聲笑語。

後來知道他是剛分配到縣革委會機關的大學生,河南人,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家父時任縣革委會領導班子成員,李文釗給我說起過,當年他們這批大學生一共50多人,到了宜昌地區,很多單位不敢要這批「臭老九」,我父親毫不猶豫地全部接收過來。他與家父一起工作多年,在家父面前稱晚輩。李文釗年長我13歲多,我叫他「叔叔」。他性格開朗、熱情活潑,很有親和力,愛與機關大院裡孩子們一起玩耍,他總是謙和地對我們說,我是你們的「大哥哥」。

因為興建葛洲壩工程,縣委大院用作工程指揮部,上級機關一紙命令,縣直機關整體搬遷出宜昌市區,建設新縣城。我們這些孩子大多數仍然留在市區上學,我暑假去新縣城機關大院與父母相聚,偶爾會見到李叔叔扛着打足氣的汽車輪胎,穿着游泳褲,帶着幾個半大小子下黃柏河游泳。

李叔叔對家父很尊重。家父是工農幹部,沒有進過正規學堂,靠自學和在實踐中增長才幹,長期分管宣傳和文化教育。他跟家父下鄉,幫助記錄,做文字整理。李叔叔說,他熟悉了解基層工作,學會搞調查研究,家父對他幫助很大。李叔叔從公社黨委書記起步,擔任過地、市委副書記、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播電視廳廳長等職務。家父在世時,李叔叔每年來家看望。有一年來家拜年,進門看見一家人正圍着桌子打麻將,他大笑一聲說,「氣氛很好呵!」,坐下來一起摸了幾圈。我父親患病在醫院最後的日子里,李叔叔攜夫人多次專程看望。他的夫人王阿姨是宜昌本地人,跟我母親一起工作過,感情豐富,只要提起二位老人,她就眼淚汪汪、泣不成聲。

李叔叔到家裡與父親談工作,會與我簡短聊幾句,他知道我喜歡讀書,總是問我最近看了什麼書。我在華中工學院讀大學,他多次到學校看望我。我畢業留校任教,李叔叔調到省委組織部工作,後來王阿姨調到省財政廳,他們在武昌水果湖的家,我周末常去走動,與他的兩個女兒李林、王華,還有岳母老太太都熟悉。我南下廣州後,李叔叔多次給我打電話,在我職業生涯的幾個關鍵時期給予指導。他說我有很好的學術潛質,對我是莫大的鼓勵,慚愧的是我沒有在學術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李叔叔對縣委大院的孩子很有感情,可以叫出大院裡每個孩子的名字,知道每個孩子家裡的情況。他調到省委機關工作後,有一次接到一位當兵探親的大院發小,一起乘綠皮火車回宜昌過春節,先是在武漢站上車時與我弟弟不期而遇,途徑襄樊火車站又邂逅另一位發小。我弟弟那時正痴迷於報考音樂學院,長發及耳,走到哪裡都隨身帶着一把小提琴。另一位發小做着「作家夢」,正在準備報考文學專業。一路上,一位名牌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中年大叔」與幾個文藝青年,海闊天空、信馬由韁,拉琴唱歌、談笑風生,「嗨」着回到了宜昌。後來李叔叔碰見原宜昌縣委大院的人,都會講起這段「奇遇」。

李叔叔離開宜昌縣40多年了,他把宜昌當作第二故鄉。前幾年建立了宜昌縣直機關大院發小群,每年聚會,他就想着能參加一次聚會,與大院的孩子們見面敘舊,他把這看作退休生活的一個夢。

2021年清明假期,為了圓李叔叔的夢,宜昌縣直機關大院發小群提前舉行年度聚會,我專門趕回宜昌。聚會特別邀請李叔叔和王阿姨,還有另一位也是從宜昌縣機關走出去的幹部夫妻參加,聚會地點在「德耕園」。這是疫情後發小們第一次聚會,特邀嘉賓的參加,增添了濃厚的情義。

李叔叔和王阿姨現場簽名贈送他的篆刻著作《李文釗印蛻》,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滿懷深情地挨個歷數與我們父輩交往的情與事,點點滴滴、娓娓道來,風趣幽默、引人入勝。

我代表全體發小致辭。我特意準備,撰聯並書:文以載道德兆後人,釗石成玉耕滿桑梓。嵌入兩位嘉賓的名字和聚會地點「德耕園」,向兩位嘉賓伉儷表示感謝!我以「情義」為主題詞,以兩位嘉賓為生動實例,闡釋了做人有情有義,做事有規有矩,事業有聲有色,生活有滋有味。

兩位嘉賓是我們工作上、人生成長路上的「小叔叔」,生活上、個人交往中的「大哥哥」。他們年輕時跟着我們的父輩參加工作,後來成長為省直機關的領導幹部,雖然早已離開宜昌,在重要崗位上退休,但他們不忘職業生涯的出發地和引路人,將對這片故土的情義,對我們父輩的情義,寄託於對我們這些當年的孩子們的情義。他們以參加發小聚會的方式,表達對故土和對我們父輩的緬懷與感激之情。此情此義,與西陵峽口青山同在,與揚子江水長流!

這次聚會後,李叔叔多次給我電話,他期盼再次相聚,還說要寄給我記錄他不平凡人生的著作,沒想到這些都成了憾願。

知道李叔叔遽然離世的噩耗,我一直不願相信,幾天裡,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適逢李叔叔「頭七」,我忙完出國前雜亂的瑣事,在飛越太平洋的萬米高空完成這篇追思文字,對「小叔叔」「大哥哥」的緬懷更加深邃、雋永、綿長……[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