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汉君壶”(李汉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君壶”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汉君壶”中国当代作家李汉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汉君壶”

前几日,上海文友广伟兄在微信中和我说:“向您推荐一把‘汉君壶’,和您同名且价廉物美。”并告诉我,他已经下单,明后天即可到货,让我也买一把。我知他对紫砂壶颇为喜好,而我,虽也有几款紫砂壶,却终不过是个门外汉。但尽管如此,广伟兄的发现,还是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天下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我的名字,竟然能和一款著名的紫砂壶相同,实在是太感意外了。

据我所知,紫砂壶款式繁多,命名大多都很有讲究。如“西施壶”,是由“文旦壶”(形似文旦柚)演变而来,直以美人西施喻之;“石瓢壶”则因顾景舟寻迹曼生石铫壶上的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又参悟“弱水三千,仅取一瓢饮”,遂以“石瓢”名之;“秦权壶”更有趣,其中的“权”字,古语即为秤锤、称量之意,因而壶形犹如秤砣,且篆有行楷铭文:“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去桃源卖茶,且让买家带秤,其幽默洒脱,可见一斑;当然,也有不少直接用人名作为壶名的,如供春壶、东坡提梁壶、思亭壶等等,人名成了壶款。

那么,这款紫砂壶,因何被命名为“汉君”呢?

问询制壶师傅,却未得要领;广伟兄便帮我在网上搜索,找来了好几篇文章,读过,方知此壶是清代曼生所创。曼生乃乾隆、道光年间钱塘(今杭州)人,本名陈鸿寿,字子恭,号为曼生。其人才华横溢,尤擅书画、篆刻,乃“西泠八家”之一。他酷爱设计不同款式的紫砂壶,曾与当时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形成了“曼生壶”独有的风格韵味。他在溧阳任县令时,欲以壶为书,设计出一款能够体现出自己平生心志和意趣的壶款,但却久不可得。一天夜里,他随小童来到一座桥边,忽然“小童不见,桥头置一五彩石,上书‘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生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桥,梦中惊醒”(见《紫砂壶里的中国》,89页)。他连忙起床,点起油灯,依梦中所见彩石的形状,挥毫落纸,很快画出了一款新壶的样式。此壶形如扁鼓,敛口,收肩,直腹,折边,平底,整个造型玉润饱满、一气呵成,古拙而又端庄。他又将“有扁斯石,砭我之渴”八个字镌于壶上,端详片刻,竟然喜极而泣……

曼生此壶初名“石扁”,有人说“石”与“时”谐音,“扁”言卑下,(《诗经▪白华》有“有扁斯石”一句),寓意时来运转。陈鸿寿的艺术追求,无论是书画还是镌刻,讲的都是“天趣”。他设计的这款“石扁壶”,颇耐玩味,很好地体现了那种自然古朴,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后人在此壶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器型上的改进:把直嘴改成了三弯嘴,下有“嘴嗉”,平盖改成了圆弧状,采用了虚嵌结构,突出了线条上的美感

陈鸿寿为人正直,为官有能力,但对官场却并不留恋。他虽然身为县令,却一心遨游在文峰墨海之中,视艺术为生命。他不爱钱财,却痴迷紫砂,只因在紫砂壶中可以寄托他的人文理想和艺术追求。也正因此,紫砂界称之为“壶之尊圣”,评价他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以壶寄情之第一文人,从而也使紫砂壶成为受人推崇的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文化载体”。他的“石扁壶”被人们称之为“汉君壶”,正是对陈曼生人品的一种赞颂。因为,壶型只是外在的东西,人文,才是一把紫砂壶的底蕴,而“君子”在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入世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质彬彬”等丰富的内涵,体现着士人的理想人格。

而我,有幸作为同名者,怎可不拥有一把“汉君壶”呢?

所以,我决意买壶。而购壶的过程,更是让我深受感动。起初,广伟兄告诉我,那家卖壶的店铺是挂在淘宝网上的,欲购,必须先注册。但不知是何缘故,我却怎么也不能成功注册,无奈,我只好求助我的老同学。她的外甥女家住宜兴,也是一位紫砂壶爱好者,其好友就经营着一家紫砂壶店。我把图片发给她,请她问问有没有这款壶。第二天,老同学就联系了她的外甥女,外甥女转天就去了朋友的店铺。店铺女老板听说有个名字叫汉君的人,要买一把“汉君壶”,就说,自己店里的这把壶不够好,便询问她一位也是经营紫砂壶的朋友,问是否有好一些的“汉君壶”。那人说有,请她们下午过来看。下午,照片发了过来,我一看便相中了,当时便成了交。老同学帮忙姑且不说,单说外甥女的朋 友,自己开着店铺,又与我不相识,但一听说汉君要买“汉君壶”,就宁肯自己的货不出手,也要帮我买到一把心仪的壶,此不亦君子乎?买壶的过程,从广伟兄提供信息,到同学、亲属、朋友一路相助,与其说是在购壶,不如说是在彰显亲情友情——却原来,**“汉君壶”,也自可体会到君子之风呢![1]

作者简介

李汉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