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独具只眼”的国画大师-吴冠中(王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独具只眼”的国画大师-吴冠中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独具只眼”的国画大师-吴冠中》中国当代作家王雷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独具只眼”的国画大师-吴冠中

吴冠中(1919.7——2010),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1936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与中国画,师从林风眠、潘天寿等著名画家。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他在求学之初就建立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风格意识。从法国回来后,他始终坚持风景写生,足迹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他尤其偏爱江南水乡的美景,以这方面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深远影响、荣获世界级声誉的一位艺术家。他的创作,在对中国画的创新和油画的中国化语言探索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其在当代绘画理论和实践上与当时中央美院的张仃针锋相对,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新国画观念,语出惊人、惊世骇俗,且又一语中的!本人非常赞同此观点。此观念的提出无疑对以传统的绘画理论为基础的中国画教育程式与范式是一种冲击,“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了革故鼎新、吐故纳新的意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观点的提出有个前提条件——即“脱离了具体的艺术描写对象和具体的物象的情况下,笔墨等于零”。吴冠中绘画风格可以堪比法国印象派画家的梵高与高更,其绘画作品《向日葵》以及江南水乡系列作品,被称为中国的梵高!他也是当代如黄永玉、陈丹青、韩美林、范曾、冯骥才一般的学者散文的提倡者。

吴冠中的文学散文作品有:1.《画眼》,文汇出版社、2010年7月1日第一版,定价89元。2.《风筝不断线》江苏文艺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8月初版;3.《吴冠中自选散文集》等等。我曾看过一部介绍吴冠中专题片,是吴步入人生晚年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专访。吴对记者说:他这一辈子,很孤独。他有亲人,但一步步走来,亲人渐渐不理解,你走得越远,中间距离就越远。亲情,他并不看重,至于朋友,只能某一段同路而已,过了一段,各走各的路。一辈子的同道,几乎没有。人心更虚伪,几乎更难求知音。这话听起来似乎很不近人情,但真实反映出吴冠中的性格;也印证了他对待艺术的那份执着和坚持。吴冠中还认为,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最得意的还是文学散文,他相信在他离世以后,喜欢他的散文读者恐怕要超过他的绘画的欣赏者。读了吴冠中衰年变法后的散文作品《画眼》《风筝不断线》等,感觉吴冠中对自己的评价确实还是中肯的、令人服焉。我特别喜欢阅读他的后期散文自选集、还有各种速写集子、画集,里面皆配有吴冠中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一文一图,生动有趣。每一幅绘画速写,都留下一段思索与感悟的文字,似艺术写生;又似人生感悟!埋藏其中文字背后的故事,让人如琢如磨;包涵在其丰富文学情愫之内心波澜,也更加精彩、更加浪漫……。 吴冠中留给读者的是一个文学艺术交融的世界。作为一个画家,他有一句流传于艺术界很著名的金句:“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一个少一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这话虽然过于偏激,甚至我以为流于偏颇。但是却很鲜明地看出一点,表明吴冠中对以鲁迅为象征意义的文学社会功用——也即教化作用的推崇。我以为这个也是吴冠中所有文字、绘画作品的特色所在。其创作的源泉,吴手上那根始终牵系那根长长的风筝线头,其实就是艺术家的社会正义感和道德良心。

吴冠中的绘画非常讲究艺术形式上的美和意境的营造,所谓“随物赋形”“气韵生动”,他的画意画境都是从其画面上“溢”出来的。他曾称自己是艺术上的“好色之徒”,这个主要反映在对作品中色彩与构图等形式上的创新,吴冠中晚年的绘画借用了现代绘画艺术的抽象派、超现实流派的技艺,也代表了世界当代绘画的先锋趋势。无疑使吴冠中成了有鲜明艺术符合特征的艺术家。

2020.6.30[1]

作者简介

王雷,1967年元月生于湖北黄石,武汉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现在黄石市司法局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