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獨具隻眼」的國畫大師-吳冠中(王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獨具隻眼」的國畫大師-吳冠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獨具隻眼」的國畫大師-吳冠中》中國當代作家王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獨具隻眼」的國畫大師-吳冠中

吳冠中(1919.7——2010),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1936年就讀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與中國畫,師從林風眠、潘天壽等著名畫家。1947年入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研習油畫,受教於蘇弗爾皮教授。他在求學之初就建立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風格意識。從法國回來後,他始終堅持風景寫生,足跡走遍中國的名山大川。他尤其偏愛江南水鄉的美景,以這方面題材的作品數量最多。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勛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並頒發給他「巴黎市金勳章」。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

吳冠中是中國現代繪畫史上有着深遠影響、榮獲世界級聲譽的一位藝術家。他的創作,在對中國畫的創新和油畫的中國化語言探索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其在當代繪畫理論和實踐上與當時中央美院的張仃針鋒相對,提出了「筆墨等於零」的新國畫觀念,語出驚人、驚世駭俗,且又一語中的!本人非常贊同此觀點。此觀念的提出無疑對以傳統的繪畫理論為基礎的中國畫教育程式與範式是一種衝擊,「一石激起千層浪」,起到了革故鼎新、吐故納新的意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此觀點的提出有個前提條件——即「脫離了具體的藝術描寫對象和具體的物象的情況下,筆墨等於零」。吳冠中繪畫風格可以堪比法國印象派畫家的梵高與高更,其繪畫作品《向日葵》以及江南水鄉系列作品,被稱為中國的梵高!他也是當代如黃永玉、陳丹青、韓美林、范曾、馮驥才一般的學者散文的提倡者。

吳冠中的文學散文作品有:1.《畫眼》,文匯出版社、2010年7月1日第一版,定價89元。2.《風箏不斷線》江蘇文藝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0年8月初版;3.《吳冠中自選散文集》等等。我曾看過一部介紹吳冠中專題片,是吳步入人生晚年接受鳳凰衛視採訪的專訪。吳對記者說:他這一輩子,很孤獨。他有親人,但一步步走來,親人漸漸不理解,你走得越遠,中間距離就越遠。親情,他並不看重,至於朋友,只能某一段同路而已,過了一段,各走各的路。一輩子的同道,幾乎沒有。人心更虛偽,幾乎更難求知音。這話聽起來似乎很不近人情,但真實反映出吳冠中的性格;也印證了他對待藝術的那份執着和堅持。吳冠中還認為,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最得意的還是文學散文,他相信在他離世以後,喜歡他的散文讀者恐怕要超過他的繪畫的欣賞者。讀了吳冠中衰年變法後的散文作品《畫眼》《風箏不斷線》等,感覺吳冠中對自己的評價確實還是中肯的、令人服焉。我特別喜歡閱讀他的後期散文自選集、還有各種速寫集子、畫集,裡面皆配有吳冠中各個時期的繪畫作品,一文一圖,生動有趣。每一幅繪畫速寫,都留下一段思索與感悟的文字,似藝術寫生;又似人生感悟!埋藏其中文字背後的故事,讓人如琢如磨;包涵在其豐富文學情愫之內心波瀾,也更加精彩、更加浪漫……。 吳冠中留給讀者的是一個文學藝術交融的世界。作為一個畫家,他有一句流傳於藝術界很著名的金句:「一百個齊白石也抵不上一個魯迅的社會功能,多一個少一個齊白石無所謂,但少了一個魯迅,中國人的脊樑就少半截。」這話雖然過於偏激,甚至我以為流於偏頗。但是卻很鮮明地看出一點,表明吳冠中對以魯迅為象徵意義的文學社會功用——也即教化作用的推崇。我以為這個也是吳冠中所有文字、繪畫作品的特色所在。其創作的源泉,吳手上那根始終牽繫那根長長的風箏線頭,其實就是藝術家的社會正義感和道德良心。

吳冠中的繪畫非常講究藝術形式上的美和意境的營造,所謂「隨物賦形」「氣韻生動」,他的畫意畫境都是從其畫面上「溢」出來的。他曾稱自己是藝術上的「好色之徒」,這個主要反映在對作品中色彩與構圖等形式上的創新,吳冠中晚年的繪畫借用了現代繪畫藝術的抽象派、超現實流派的技藝,也代表了世界當代繪畫的先鋒趨勢。無疑使吳冠中成了有鮮明藝術符合特徵的藝術家。

2020.6.30[1]

作者簡介

王雷,1967年元月生於湖北黃石,武漢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現在黃石市司法局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