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五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原文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2]。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3]。”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4]。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5],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6]。”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7]。”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8]。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9]!”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10]。”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11],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12]。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13],会十月[14]。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15]。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16]。传言“趋”[17]。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18]。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19];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句)传[20]。于是皇帝辇出房[21],百官执职传警[22],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23]。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24]。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25],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26],谒者言“罢酒”[27]。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28]。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29]。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30],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段意

写叔孙通替刘邦制定朝仪的经过。

注释

  [1]就其仪号:拟定庙堂礼义及君臣职守称号。

  [2]进取:指攻城掠地。守成:指巩固政权。

  [3]起:起草、制定。朝仪:朝贺皇上的礼节。

  [4]节文:礼节文饰。

  [5]因:沿袭、继承。损:减少、删改。益:增加、补充。

  [6]杂就之:参酌制定。

  [7]度吾所能行为之:意谓所制定的朝仪要考虑我做得到才好。

  [8]不忍为公所为:不愿参与你这件事。

  [9]无污我:不要玷污我的品格。

  [10]鄙儒:鄙陋迂腐的儒生。时变:时世变化。

  [11]西:西人长安。

  [12]上左右为学者:高帝身边近臣中有学术的人。绵蕞野外:在野外拉起长绳,结扎茅草定礼仪之位,进行演习。绵:长绳。蕞:茅草束立于地。

  [13]习肄:练习。

  [14]会十月:习礼毕正赶上十月岁首。

  [15]朝十月:朝贺刘邦称汉七周年。

  [16]设兵张旗志:陈列着各种兵器、帷帐、旌旗。

  [17]趋:传呼群臣上殿,要急行进入。

  [18]陛数百人:台阶上站列着几百名警卫郎。

  [19]乡:同“向”。

  [20]大行设九宾,胪(lu)传:大行令主持朝礼仪,设立了九站司仪,高声传呼引群臣人殿。大行,九卿之一。胪传,呼唱传人。

  [21]辇(nian):人的天子坐车。

  [22]执职传警:拿着旗帜传呼清道。

  [23]以次奉贺:按官位尊卑依次上前奉承恭贺。

  [24]法酒:有严格礼仪的酒宴。

  [25]伏抑首:低着头。

  [26]觞九行:酒过九巡。觞:酒怀。

  [27]罢酒:宴会结束。

  [28]御史执法句:御史大夫主持宴会,把不合礼仪的动辄拉了出去。

  [29]竟朝置酒二句:整个朝贺与宴会,自始至终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30]太常:九卿之一,掌祭祀礼仪。[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