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漢五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

原文

   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2]。臣願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3]。」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4]。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5],謂不相復也。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6]。」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7]。」

於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三十餘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後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8]。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9]!」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10]。」

遂與所征三十人西[11],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綿蕞野外[12]。習之月餘,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乃令群臣習肄[13],會十月[14]。

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十月[15]。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志[16]。傳言「趨」[17]。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18]。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19];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句)傳[20]。於是皇帝輦出房[21],百官執職傳警[22],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23]。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24]。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25],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26],謁者言「罷酒」[27]。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28]。竟朝置酒,無敢讙嘩失禮者[29]。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30],賜金五百斤。

叔孫通因進曰:「諸弟子儒生隨臣久矣,與臣共為儀,願陛下官之。」高帝悉以為郎。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段意

寫叔孫通替劉邦制定朝儀的經過。

注釋

  [1]就其儀號:擬定廟堂禮義及君臣職守稱號。

  [2]進取:指攻城掠地。守成:指鞏固政權。

  [3]起:起草、制定。朝儀:朝賀皇上的禮節。

  [4]節文:禮節文飾。

  [5]因:沿襲、繼承。損:減少、刪改。益:增加、補充。

  [6]雜就之:參酌制定。

  [7]度吾所能行為之:意謂所制定的朝儀要考慮我做得到才好。

  [8]不忍為公所為:不願參與你這件事。

  [9]無污我:不要玷污我的品格。

  [10]鄙儒:鄙陋迂腐的儒生。時變:時世變化。

  [11]西:西人長安。

  [12]上左右為學者:高帝身邊近臣中有學術的人。綿蕞野外:在野外拉起長繩,結紮茅草定禮儀之位,進行演習。綿:長繩。蕞:茅草束立於地。

  [13]習肄:練習。

  [14]會十月:習禮畢正趕上十月歲首。

  [15]朝十月:朝賀劉邦稱漢七周年。

  [16]設兵張旗志:陳列着各種兵器、帷帳、旌旗。

  [17]趨:傳呼群臣上殿,要急行進入。

  [18]陛數百人:台階上站列着幾百名警衛郎。

  [19]鄉:同「向」。

  [20]大行設九賓,臚(lu)傳:大行令主持朝禮儀,設立了九站司儀,高聲傳呼引群臣人殿。大行,九卿之一。臚傳,呼唱傳人。

  [21]輦(nian):人的天子坐車。

  [22]執職傳警:拿着旗幟傳呼清道。

  [23]以次奉賀:按官位尊卑依次上前奉承恭賀。

  [24]法酒:有嚴格禮儀的酒宴。

  [25]伏抑首:低着頭。

  [26]觴九行:酒過九巡。觴:酒懷。

  [27]罷酒:宴會結束。

  [28]御史執法句:御史大夫主持宴會,把不合禮儀的動輒拉了出去。

  [29]竟朝置酒二句:整個朝賀與宴會,自始至終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30]太常:九卿之一,掌祭祀禮儀。[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