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

原文

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2]。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3]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常[4]从上至长杨猎[5],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其辞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6]。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7]。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轶材[8]之兽,骇不存[9]之地,犯属车之清尘[10],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害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11]也,岂不殆哉! 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衔橛之变[12],而况涉乎蓬蒿,驰乎丘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13]之意,其为祸也不亦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而乐出于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14]。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之留意幸察。

段意

司马相如不慕官爵,但对武帝多所讽谏。此段录《上书谏猎》全文,力陈天子好猎之害。措辞虽止于天子自身之安危,却表现了“桀骜不欲迎雄主之意”的作风。

注释

  [1]受金:收受贿金。

  [2]消渴疾:近人以为即糖尿病。

  [3]与(yu):参与。

  [4]常:尝,曾经。

  [5]长杨: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一带,有行宫长杨宫。

  [6]乌获:战国时秦力士。庆忌:春秋吴王僚之子,以勇武著称。贲、育:指孟贲、夏育,均为古之勇士。

  [7]指兽中也有超常之勇兽。

  [8]卒:通“猝”,突然。轶材:超众之材。

  [9]不存之地:不可得而安存之地。

  [10]属车:本应指天子所乘之舆,但不合臣下谏上之礼,故以天子随从之车代之。正如称天子为“陛下”一样。清尘:灰尘。称“清”,乃因天子之车所卷起而尊之也。

  [11]胡越:北方胡人、南方越人,均曾与汉为敌。此喻祸害。毂(gu):车轮承接车轴处,此借此车轮。轸:车后横木。

  [12]衔橛之变:指马口所衔鉤心铁(橛)断落,致使车驾倾覆伤人的灾变。

  [13]利兽之乐:贪利猎取兽物的乐趣。存变之意:防备突发灾变之心。

  [14]垂堂:指正对堂檐下处。坐不垂堂,防备瓦堕而伤己。[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