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之初发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之初发也》

原文

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2],无佗奇道[3],难以就功[4]。臣愿得五万人[5],别循江、淮而上[6],收淮南、长沙[7],入武关[8],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吴王太子谏曰:“王以反为名,此兵难以藉人[9],藉人亦且反王[10],奈何?且擅兵而别[11],多佗利害[12],未可知也,徒自损耳[13]。”吴王即不许田禄伯[14]。

吴少将桓将军说王曰[15]:“吴多步兵,步兵利险[16];汉多车骑[17],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18],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19],食敖仓粟[20],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21],虽毋入关[22],天下固已定矣[23]。即大王徐行[24],留下城邑[25],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26],事败矣。”吴王问诸老将,老将曰:“此少年推锋之计可耳[27],安知大虑乎[28]!”于是王不用桓将军计。

段意

记田禄伯、桓将军的军事建议遭到反对而被刘濞否定。刘濞的臣子田禄伯建议由他带领五万人单独沿长江淮河而上夺取淮南、长沙一带,遭到吴太子反对,刘濞没有采纳田禄伯的建议。刘濞的桓将军建议,吴军放弃攻占城邑,迅速西进占领洛阳武器库,取用敖仓的粮食,凭藉中原山岳和黄河的险要地势去号令各国王、郡守。桓将军的策略遭到老将的反对,刘濞没有采纳。

注释

  [1]初发:刚发动叛乱的时候。

  [2]屯聚:聚集。西:向西。

  [3]佗:同“他”,别的。奇道:巧妙的路线。

  [4]就功:成功。

  [5]愿:希望。

  [6]别:另外。循:沿着。江:长江。

  [7]收:收取。淮南:郡名,今安徽寿县。长沙:郡名,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

  [8]武关:关名,旧址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丹江北岸。

  [9]藉:借给。

  [10]亦且:也将。反:反叛。

  [11]擅:独揽。别:另外。指进行另外的军事行动。

  [12]利害:偏指危害。

  [13]徒:只是。自损:自我损耗。

  [14]许:应允,同意。

  [15]少将:青年将领。说:劝说。

  [16]利险:在险阻地区作战有利。

  [17]车骑:战车和骑兵。

  [18]下:攻取。

  [19]疾:迅速。武库:武器库。

  [20]敖仓:仓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

  [21]阻:凭藉,依靠。令:号令,发号司令。

  [22]毋(wu):不。关:指函谷关。

  [23]固:一定。定:平定。

  [24]即:如果。徐:慢,缓慢。

  [25]留:停留下来。

  [26]驰入:迅速冲入。郊:郊野,指平原地区。

  [27]少年推锋之计:少年人冲锋陷阵的计策。推锋:摧挫敌人的兵刃。推,通“摧”,即冲锋。

  [28]大虑:远大的谋略。[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