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之初發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之初發也》

原文

田祿伯曰:「兵屯聚而西[2],無佗奇道[3],難以就功[4]。臣願得五萬人[5],別循江、淮而上[6],收淮南、長沙[7],入武關[8],與大王會,此亦一奇也。」吳王太子諫曰:「王以反為名,此兵難以藉人[9],藉人亦且反王[10],奈何?且擅兵而別[11],多佗利害[12],未可知也,徒自損耳[13]。」吳王即不許田祿伯[14]。

吳少將桓將軍說王曰[15]:「吳多步兵,步兵利險[16];漢多車騎[17],車騎利平地。願大王所過城邑不下[18],直棄去,疾西據洛陽武庫[19],食敖倉粟[20],阻山河之險以令諸侯[21],雖毋入關[22],天下固已定矣[23]。即大王徐行[24],留下城邑[25],漢軍車騎至,馳入梁、楚之郊[26],事敗矣。」吳王問諸老將,老將曰:「此少年推鋒之計可耳[27],安知大慮乎[28]!」於是王不用桓將軍計。

段意

記田祿伯、桓將軍的軍事建議遭到反對而被劉濞否定。劉濞的臣子田祿伯建議由他帶領五萬人單獨沿長江淮河而上奪取淮南、長沙一帶,遭到吳太子反對,劉濞沒有採納田祿伯的建議。劉濞的桓將軍建議,吳軍放棄攻占城邑,迅速西進占領洛陽武器庫,取用敖倉的糧食,憑藉中原山嶽和黃河的險要地勢去號令各國王、郡守。桓將軍的策略遭到老將的反對,劉濞沒有採納。

注釋

  [1]初發:剛發動叛亂的時候。

  [2]屯聚:聚集。西:向西。

  [3]佗:同「他」,別的。奇道:巧妙的路線。

  [4]就功:成功。

  [5]願:希望。

  [6]別:另外。循:沿着。江:長江。

  [7]收:收取。淮南:郡名,今安徽壽縣。長沙:郡名,治所在今湖南長沙市。

  [8]武關:關名,舊址在今陝西省丹鳳縣東南丹江北岸。

  [9]藉:借給。

  [10]亦且:也將。反:反叛。

  [11]擅:獨攬。別:另外。指進行另外的軍事行動。

  [12]利害:偏指危害。

  [13]徒:只是。自損:自我損耗。

  [14]許:應允,同意。

  [15]少將:青年將領。說:勸說。

  [16]利險:在險阻地區作戰有利。

  [17]車騎:戰車和騎兵。

  [18]下:攻取。

  [19]疾:迅速。武庫:武器庫。

  [20]敖倉:倉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北敖山。

  [21]阻:憑藉,依靠。令:號令,發號司令。

  [22]毋(wu):不。關:指函谷關。

  [23]固:一定。定:平定。

  [24]即:如果。徐:慢,緩慢。

  [25]留:停留下來。

  [26]馳入:迅速沖入。郊:郊野,指平原地區。

  [27]少年推鋒之計:少年人衝鋒陷陣的計策。推鋒:摧挫敵人的兵刃。推,通「摧」,即衝鋒。

  [28]大慮:遠大的謀略。[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