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公孙弘行义虽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公孙弘行义虽修》

原文

公孙弘行义虽修[1],然亦遇时。汉兴八十馀年矣,上方乡文学[2],招俊乂[3],以广儒墨[4],弘为举首[5]。主父偃当路[6],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7]!

段意

此为司马迁论赞,赞公孙弘之遇时,叹主父偃之不幸,抒发世态炎凉之感慨。

注释

  [1]行义:指才德。修:长;美好。

  [2]乡:通“向”。注重;重视。文学:指儒学,包括其学说和著作。

  [3]俊乂(yi):有才能的人。

  [4]广:推广。儒墨: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学说。

  [5]举首:选拔出的魁首。指对策第一。

  [6]当路:掌权;任要职。

  [7]悲夫:可悲啊。既感叹主父偃的遭遇又讥讽那些随风转舵之小人。联系《报任安书》中说的那些“全躯保妻子之臣”对待李陵前后不同的态度及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之炎凉世态,理解司马迁发此悲叹借以自悲的微言大义。[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