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寄裴施州》唐朝·杜甫

《寄裴施州》唐朝·杜甫

《寄裴施州》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目錄

作品原文

廊廟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無此流。

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

自從相遇感多病,三歲為客寬邊愁。

堯有四岳明至理,漢二千石真分憂。

幾度寄書白鹽北,苦寒贈我青羔裘。

霜雪回光避錦袖,龍蛇動篋蟠銀鈎。

紫衣使者辭復命,再拜故人謝佳政。

將老已失子孫憂,後來況接才華盛。

作者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