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念奴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念奴娇》)
前往: 導覽搜尋

念奴嬌詞牌名,相傳是根據唐代一位叫念奴的歌姬取的調名。亦稱《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湘月》等。目前最早所見的作品,為北宋的沈唐蘇軾所作。雙調一百字,前後段各四仄韻,用律十分規正,一韻到底,常用入聲韻。上下闋後七句字數平仄相同[1]

詞牌沿革

《念奴嬌》曲子起源於何時,史無明文。王灼《碧雞漫志》載:「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為天寶中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填連昌詞入此曲者。」現存唐五代詞作中,並無《念奴嬌》詞作傳世。今傳《念奴嬌》詞,最早的是沈唐「杏花過雨」一闋[2]。其作年當在北宋嘉祐、照寧之間,則該曲可能起於北宋中期。宋末元初王仲暉《瓮天脞語》記北宋宋江一詞:「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風城春色。翠袖圍香,鮫綃籠玉,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回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閒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這應是傳說之詞,可見此調在民間的流行。

《念奴嬌》樂曲的宮調,諸家記載不一。前引王灼記為大石調,下云:「又復轉此曲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官大石調。」張孝詳明確注為大石調,姜夔則明確記載其過腔為雙調此外,元高栻又注為大石調,又大呂調。實際上,《念奴嬌》的宮調只有兩種:大石調和雙調

《念奴嬌》以大石調為正調,雙調則為變調。首創變調者為姜夔。姜夔自度曲《湘月》,序中明載:「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兩指聲也,於雙調中吹之。兩指亦謂之過腔,見《晁無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過腔也。」方成培《香研居詞座》云:「蓋《念奴嬌》本大石調,即太簇,雙調為仲呂商,律雖異而同是商音,故其腔可過。太簇當用『四』字住,仲呂當用『上』字住,簫管『上』、『四』中間只隔一孔,笛『四』、『上』兩孔相連,只在兩指之間。又此調奏畢,當用『一』字、『尺』字,亦鬲指之間,故曰兩指聲也。『能吹便能過腔』,正此之謂。所以欲過腔者,必緣起韻及兩結字眼用『四』字不諧,配以『上』字聲方諧婉,故不得不過耳。」自姜夔之後,凡雙調《念奴嬌》,均取《湘月》之名。二者宮調雖異,詞體並無不同。二者官調雖異,詞體並無不同。此後詞樂逐漸失傳,詞成為案頭文學,二者的差異也日益模糊。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例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視頻

念奴嬌 相關視頻

念奴嬌經典誦讀
念奴嬌詳細講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