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风荷举(王艳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一风荷举》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艳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一风荷举
爱荷之心,人皆有之吧。没听说过有谁会面对美好的事物恨之入骨,除非他病得不轻!
翻开古诗,古人对荷的赞美描述比比皆是,什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等等等等。
我大概也是浸润了古诗里的情怀,莫名地就爱上了荷,尽管早年的北方小城不见荷的踪影。追溯起来,周敦颐的《爱莲说》许是年少时对荷花倾慕不已的启蒙,亦是反反复复写在每个笔记本上的人生座右铭。
第一次与荷邂逅是在西湖,距今大约有二十几年了。那时一个人去萧山谈点业务,顺路设计了畅游西湖的旅程。那年的西湖天太热,水太肥,装了杂七杂八生意琐事的心海荡不开一丝涟漪,西湖的记忆淡薄如烟,捞不起一点点可供唏嘘的碎片了。
以后的许多年奔走在生意场上,似乎忘记了有荷存在,直到听人说起小区毗邻的东火塘寨村头有一池红荷。生在村野的荷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像率真的乡下妮子不带任何修饰,一时间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的前往。我也滥竽充数,每年的七月前后,呼朋引伴地约了同好之人来小村赴一场与荷的约会,荷成了发酵友情的道具。
因业务需要经常去往淄博,自然是不会放过它的大大小小景致,素有“北国江南”之称的马踏湖的荷花又是一种风情。坐上小船摇曳在湖内的渠道中,翠柳摇风,港汊迷离,苇蒲萌生,对荷的惊艳总被无端打断,甜脆无渣的白莲藕、香而不腻的金丝鸭蛋、鲜美的小鱼河虾,思绪巡回在美食与美景相互争霸的路上忘乎所以。
几年前,自驾游从哈尔滨经承德回荣成的归途去了微山湖,一家三口,顶着近四十度的高温排队购票,等摆渡车。及至泛舟湖上,不知是轻微的头晕感抑制了对万顷翠盖红蕖的震撼,还是对荷已经司空见惯,居然就那么愣愣地远眺着,有关荷的诗意念头如同被高温蒸发了一般。荷,从此被当作一张明信片收存起来。
去年的夏日,某天心血来潮绕走了小城的环海路,远远地瞥见海草房、木栈道、一片荷花,不自主停了车子下去,像偶遇多年未见的老友,彼此注目许久,什么也没说,挥挥手又作别了。
听闻十亩荷塘好久了,不单单因为它的荷花。在小城收藏界,荷塘主人也算得上半个王世襄了。曾有缘于一个雪花飘飞的冬天拜访过主人,听他讲起收藏路上的缘来缘往,谈到某个物件的来处,时隔多年那些动心的细节依然让他充满讲述的热爱。很多时候,收藏是一种境界,并不是钱物的不停转换升值。我没有问他为什么要建十亩荷塘,也许就像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一样,是为了承载或传扬些什么吧。
这个七月,作协一行采风十亩荷塘。我们冲着荷花而来,却又不仅仅被一荷一叶打动。青砖灰瓦、水榭亭台、竹林幽径、古木奇石,穿行其间,宛如走进唐诗宋词诗韵江南,令人留恋不已。中途见到荷塘主人经过竹林小径,弯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片转身送到远远的一个垃圾桶里,一阵清风拂过,他的身影很快隐遁在淡淡的荷香里……
一直想在半闲居的楼台上养几株荷花,奈何总觉得一缸一瓮太限制对荷的想象。转念,铺一室白宣,翻开历代大师的荷花图,时时挥毫临摹,一一写下心中婀娜卓绝的荷花朵朵。 [1]
作者简介
王艳秋,女,曾用笔名一凡,新浪博客用名沧桑-看云。1972年出生,山东省荣成市人,现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