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一体化发供电管控平台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一体化发供电管控平台公司以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节能减排,提高运营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目标,摒弃传统的“拿来主义”做法,在考察、借鉴大型电厂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顾问,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购置成型的软件系统。坚持站在巨人肩上创新的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快捷的数字化管理流程,扁平化管理层次,采用定制研发模式,“自主设计、主导实施”,让软件公司承担编码任务的方式进行建设,研究开发信息一体化发供电管控平台,建立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集约化”的集团式综合信息化体系。公司将自动化、信息化融入企业管理[1]各个环节,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覆盖生产全流程十大模块的信息一体化发供电管控平台。实现发、供电透明化管理,建立生产流程再造的组合管控新模式。

目录

一、案例简介

从总部信息中心到电厂WAB应用,各部门和下属单位作为使用用户,使用系统权限授予的功能。构架了两级的扁平式信息一体化平台,减少了约三分之一的软硬件投资。整个系统具备统一的数据交换功能,做到了“一次录入,多方共享”,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了各电厂分别建设系统的费用的产生。系统采集生产控制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巡点检子系统、环保节能闭环子系统、员工培训子系统等子系统数据,统一整合在总部的数据中心。

公司将自动化、信息化融入企业管理各个环节,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覆盖生产全流程十大模块的信息一体化发供电管控平台。实现发、供电透明化管理,建立生产流程再造的组合管控新模式,由传统发、供电生产组织向技术创新精细管控型生产组织转变,从员工素质、“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安全预控到整个发供电管理流程实现了多维度高效生产管控新模式。

二、案例背景介绍

公司机组设备服役时间较长、成新率比较低;员工结构性技能差异大,运行操控水平参差不齐,能耗高;各电厂管控模式不一,难以满足目前电厂提效降本、经济运行的要求。公司盈利能力受环保、人工、材料等成本逐年增加,人工及管理效率低,以及洗煤工艺变化造成的电厂燃料品质降低,制约了发供电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的提高。

信息化建设是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电力市场形成,以信息化促进自动化,以自动化带动工业化来推动两化融合,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公司遵循信息无缝共享、平滑扩展、低投入的建设思路,在流程再造、管理创新的环保节能、减员增效的整体目标下,以发电生产和设备管理为主线,对发供电生产的各个环节资源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在成功实现新型电厂集控运行的基础上,探索出支持集团化、多地点、多时域的集团式信息一体化平台下的发供电管控新模式。

三、案例应用详情

1、总体应用框架

将信息化是生产力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发供电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信息管理“集约化”,绩效考核“精益化”、检修管理“规范化”、数据分析“智能化[2]”、安全监控“预警化”、节能管理“精细化”、培训学习“自主化”的集团式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创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多维度生产管控新模式,实现减人、降耗、降成本、精细化操控、可靠性维修、长周期运行、复合型人员培养,促进高效立体化管理提升,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个平台:集团式信息一体化管控平台

三个体系:刷卡监盘实时绩效优化运行管理体系;有源工单可靠性检维修设备管理体系;电子化巡点检安全预控综合管理体系

十个模块:生产集控、安全预控、实时监测、巡点检、实时绩效考核优化运行、有源工单可靠性检修、环保节能降耗、内部市场闭环、电子化员工培训、辅助决策。

2、关键技术应用详情

(1)集团式信息一体化发供电管控架构

为解决发供电应用系统独立建设,数据无法共享,信息化重复建设,海量的生产管理过程数据未充分利用等问题,根据企业发供电一体化的生产管理特点,采用一体化的平台架构将发供电相关生产管理系统集成在一个基础平台之上,系统统一部署,统一维护管理,实现了发供电管控一体化。实现了生产与管理的无缝隙对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2)以优化操控为目标的生产运行管理

以公司现有的生产专网、千兆工业以太网、DCS、PLC等系统为基础,整合公司现有的生产控制系统,建立统一的实时监控平台,实时采集并长期(至少10年)存储海量(10万数据测点)生产过程数据,实现历史追溯查询。

充分挖掘实时数据库功能,分析预测生产工艺数据变化趋势,分散的业务数据集成分析;

建立基于射频卡实时操控优化的内部市场绩效考核,以优化运行参数,降低超限数量为目标,以实时量化管理为核心,对电厂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质量、数量进行合理量化,以监盘质量作为内部绩效考核依据,正向激励运行人员将生产可控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实现生产过程趋向最佳工况的智能控制。

(3)以发供电设备可靠性为中心趋于状态检修的设备管理

以可靠性为中心,以设备健康为主线的资产管理及状态检修管理,改变原有的计划检修模式。以设备台账为基础,以携带检修工作包全信息的工作单的执行为主线,将设备和生产作业紧密结合,“缺陷、工单、两票、计划”实现检维修作业各环节大闭环和大关联,正向打开,反向关闭,管理化繁为简,安全管理环环相扣无漏洞,实现缺陷全过程信息追溯分析、建立全面闭环的消缺管理机制。摒弃传统巡检方式数据信息化程度低,纸质巡检记录不利于存放、查询的缺点。采用智能点检仪实现巡点检工作智能化、一体化和电子化,通过现场放置射频卡辅助设备定位,实现到位监督,并与电厂规范化巡检相结合,指导巡检人员执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并可即时反馈缺陷信息,实现故障联动处理。

(4)智能流媒体安全预控综合管理

整合安全防卫和生产监视两类视频系统,融合模拟、dvr/dvs和网络三种类型摄像头共计358个图像采集,实现生产现场实时图像监视、异动监测、行为分析、预警联动和统一认证。

(5)基于E-learning的微课化员工培训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三维动漫交互式培训与覆盖“四规一题库” 的全员数字化多媒体培训考核新模式。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在线学习、考试系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统一培训或自主培训,根据不同专业分别确定培训内容、时间要求,利用海量共享的优质课件、题库资源,有针对性组织强化学习,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解决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人员难以集中、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人一账户对学员整个学习过程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实现实时员工管理,学习、考核的个性化培训。促进了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和“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

四、创新性与优势

本项目的创新性在于:

构建“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透明化管控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掌控,变事后分析为事前控制,为企业安全稳定生产提供有力保证,为管理扁平化提供技术手段。

通过数学模型自动寻找同工况下最佳运行参数,自动提出优化方向,使运行操控持续接近最佳;实时跟踪矿井用电负荷,动态掌握供电潮流。自动采集整点测点值,运行日志电子化,交接班流程化。

运用了视频分析及算法技术,实现了对监测区域内是否有物体闯入、物体遗弃、物体挪动、出现火焰的检测并预警分类反馈。实现了实时视频流的虚拟线圈触发抓拍、入侵识别。

五、案例应用效益分析

本系统全面提升了发供电系统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了运行数据应用价值,设备资产管理能力,电厂信息化监测监控能力。自动化、信息化工作融入矿区发供电管理各个环节,不再是锦上添花与信息孤岛林立的“摆设品”,实现从员工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安全预控到整个发供电管理流程的全面数字化管控。信息化与生产组织高效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供电生产组织创出高效率,实现环保节能、减人提效的总目标。弥补了发供电行业一体化信息建设空白,对行业内外的信息化建设深具推广示范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