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优美灿烂的藏族风情画卷(梓楹)
作品欣赏
一幅优美灿烂的藏族风情画卷
《藏谜》早已遐尔闻名,可惜我一直还没有机会看,这次有幸到九寨沟,决定去看《藏谜》表演。
九寨沟藏谜大剧院坐落于川九公路南侧,作为大型原生态歌舞乐《藏谜》的长期演出地点,剧院能容纳1500名观众,是九寨沟屈指可数的剧院。剧院采用藏式建筑结构,起伏的屋顶使其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厚重的装潢显示其宁静、优雅、庄重的独特个性,是藏文化传统特色的象征。
《藏谜》是一部由容中尔甲出品、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担任总导演打造出来的首部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舞台剧。全剧以《格萨尔王传》史诗中的故事为题材,以一位藏族老阿妈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藏族不同地区的歌、舞、乐为载体,情景式地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以及宗教仪式,集中再现了藏族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讴歌纯朴善良的藏民情怀。
据《藏谜》的主持人介绍,该剧所涉及的舞台表演元素都是以原生态的元素形成,音乐、舞蹈、器乐、演员包括现场的舞美道具,大多都来源于民间的收集和整理,是一次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表现现代审美追求的艺术探索。
我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节目单,静静地等候演出的开始。晚上八点,大幕徐徐拉开,八个巨大的转经轮,神秘悠扬的藏乐声,八十多个演员从观众席英冠而入,口中念念有词,重复着叩首的朝拜动作,拉开了《藏迷》的序幕。
一道光铺成的路上,老阿妈带着她的小羊,匍匐在朝圣的路上,通天的大经轮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远处的神山满是打坐的修行者,跟随着低沉的诵经声,老阿妈走上山顶,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突然一双智慧慈祥的佛眼从地平线上升起,发出耀眼的光芒。神秘幽深的场景,引领我走进那迷茫的世界……
文字。眼前只见:老阿妈途经大草原,看到几十位牧民抱着六弦琴踏着眩目的踢踏,唱着高亢的歌曲,自娱自乐……他们边弹边唱,跳起了一段极具西藏拉孜地区风格的弹唱舞蹈,最后在激烈的踢踏舞中嘎然而止。六弦琴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乐器之一,无论是宫廷囊玛乐队或是民间自娱自乐的踢踏舞蹈,都以六弦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其表演集弹、唱、跳为一体。演员们表演得精妙绝伦,令人赞叹不止。
节目:长袖舞。右侧的字幕上显示着:(男女集体舞 领唱:白玛拉吉 才让南杰 领舞:格桑 秦木初)的字样。 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女人们手中的长袖在空中飞舞,忽快忽慢,用藏袍蒙住头的男人们,象一堆会走动的石头出现在女人们中间,女人们顿时变得像水一样流淌到了男人们的身边,唱起美丽动听的情歌,热烈的情绪让男女双方的长袖象长颈鹿般在空中飞舞。最后,一个个女人都消失在男人们厚厚的藏袍里,剩下的只是男人们低沉的喘气声……
演出还在继续,接下来是更彩的表演,也是我今晚最期待看到杨丽萍的表演。 节目:荷花度母(独舞 表演者:杨丽萍)。放牛娃骑着牦牛出现在观众席中,焦急的询问着有没有人看见他丢失了一天一夜的牛群。(我们回答:没看到)这时放牛娃发现了在舞台上继续朝拜的老阿妈,他与老阿妈以及他的大公牛产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杨丽萍表演,随着一朵巨大的莲花徐徐盛开,杨丽萍身着一身五彩缤纷的藏族华服,以独舞的身姿出现,其融合了佛教手印,在佛光粼粼的照射下,潋滟出一朵宛如出水仙子般缱绻的情愫。她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关节都在舞动着,连脚指头也会跳舞,柔软的舞姿引来观众热烈的掌声。
整段舞蹈中,杨丽萍光洁的面孔弥漫着神圣,荷花在发上缓缓绽放,一身五彩缤纷的藏族华服,舞蹈中既有佛教的手印,又透着身材纤长的灵动。她的兰花指是那么纤美、她的肢体是那么柔若无骨,在光影中凌波微步。精彩舞姿让观众连声叫好,她美得如同女神一般。
打青稞、藏族情歌、牦牛舞。打青稞与情歌对唱,节目表现康巴农区的丰收的喜悦,悠扬美妙的藏族情歌伴随着浓香的酥油茶;牦牛舞幽默欢快,放牛的小伙子簇拥着慈祥的老阿妈,跳着带有幽默感的牦牛舞。
打阿嘎、沐浴节、赛装节等节目。 “打阿嘎”奇特的歌舞形式来自于神圣的劳动——修缮圣殿“布达拉宫”。“沐浴节”——藏历年里一年一次的节日,藏族女子的曼妙身资与纯净的湖水展现独特的藏族节日。
随着演出的深入,每一段歌舞都是非常精彩,特别是赛装节这个节目,老阿妈来到一片碧绿如毯的草原,正是当地最隆重的赛装节。老阿妈一边教年轻的姑娘们如何穿戴藏装,一边欣赏色彩艳丽、款式各异的豪华服饰竞赛。
穿着朝圣服的老阿妈看着他们越来越激烈的竞赛,情不自禁的加入到了赛装节的行列中…… 赛装节历来是藏族最盛大的节日,藏族人因为是游牧民族,他们习惯把所有的财产穿戴到身上,穿上盛装参加赛装节其实是一种财富的展示和财富多少的象征,所以每当赛装这一天,你会看到最美丽和最隆重的服饰。
老阿妈继续着她的朝拜之行,风和雪使她几乎站不稳脚步,小羊在她的身后冻得瑟瑟发抖,老阿妈用自己的藏袍包裹着小羊替它取暖,风雪越来越大,她们渐渐的不动了…… 老阿妈三年朝圣路漫漫,却在接近布达拉宫的时候死在了暴风雪中,小羊羔叉叉温顺地倚在她的身体上,那一刻,灵魂被加持,度母引领朝圣者走向轮回,生生世世,来来回回。
那是阿妈的梦,也许是众神们在为她超度。慢慢地老阿妈由一身黑衣变成了一身雪白的衣服站了起来。音乐突起,出现了很多红面具,他们跳起一种神秘的舞蹈,好象是在驱赶恶魔超度阿妈的灵魂,场面越来越宏大,各色面具的金刚都出现了,天空中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吹法号的喇嘛。诵经声震耳欲聋,秃鹫飞了下来,盘旋在老阿妈的头顶上,听说它们能把老阿妈带回天界。
突然,地平线上光芒四射,祥和的佛像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剧院的上空骤然飘下无数条彩色经幡,舞台四周酥油灯突亮,整个场面一片辉煌! 尾声。最后,舞台深处的地平线上站立起一个小姑娘,小羊跟在她的身边,空空的舞台上仅留下她和小羊的身影,静静地看着巨大的佛像。那是老阿妈的轮回再生……
经幡林立,巨大金色的转经筒、色彩斑斓的巨幅唐卡、神秘的西藏乐器六弦琴和大法号,藏风浓郁的石墙、木桩、玛尼石等舞台布景,在视觉上带给观众的就是完整、纯粹的藏族风情。《藏迷》如同一部浓缩了的藏族风情画和藏族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的百科全书,呈现在我们眼前。
《藏谜》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了,给我的感觉是震撼、自豪和感动,为我国有这样绝美的原生态歌舞而骄傲。节目内容丰富绚丽,情景交融,场面宏大,节奏时而高亢强烈、时而缠绵悱恻,舞美音响惟妙惟肖,震撼人心,非常好看。
看点一:舞美设计从场景、演员、服饰等表现形式上看,呈现原生态的民间文化显然仍是杨丽萍在《藏谜》中的追求。舞台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道具及服饰令人折服。演员穿着的3000余件藏族服饰,以及诸多神秘乐器令人目不暇接,其中还有许多的动物面具,这些动物都被罩上了神灵的色彩,显示了藏族人的一种图腾崇拜,而舞台上的彩色经幡和藏族特色浓郁的石墙、木桩、玛尼石等布景则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藏族风情的展览中。
特别是最后一幕“轮回”中,更是藏文化的集中呈现,也是舞美最出彩的一幕,大家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雪山、红色的六字箴言、巨大的金色转经筒、色彩斑斓的唐卡、藏传佛教里的各大金刚……在视觉上带给观众的就是完整、纯粹的藏族风情。杨丽萍对宗教题材的大胆着墨渲染,这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剧都是少见的,给藏文化抒写着浓墨重彩的华章。
看点二:《藏谜》剧中出现很多藏族独有的乐器,如法号、骨号、陶笛、鹰笛等,还有六弦琴、曼陀铃、弦胡、达玛鼓,它们发出的声音以及音乐气质,与人们司空见惯的乐器大不一样,民族特色非常浓郁。
看点三:《藏谜》全剧有80多名演员登台演出。为了保证整部剧的原生态风味,这80多名演员竟然有一大半是来自牧区的牧民。那些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壮男少女们在舞台上表现出的情绪和张力,绝对不是专业舞蹈演员能达到的,这与技巧无关。 著名舞蹈演员杨丽萍主演《荷花度母》,舞台中央缓缓升起莲花宝座,一朵巨大的莲花徐徐盛开,紫红色射灯的定点衬托,左右烟雾的虚幻渲染,花瓣从空中徐徐落下,烟雾缭绕中“荷花度母”被虔诚的朝圣者唤醒,在绽放的莲花中翩翩起舞,着实令人难忘。
藏族情歌王子容中尔甲,将以他极富磁性的嗓音演绎得非常空灵、悠远,能让你感受到他的生命力之旺盛。还有两位顶级山歌仙女和王子:白玛拉吉、才让南杰。他们的声音古朴、灵动、明净、高亢,令你回味无穷。
看点四:《藏谜》涵盖了藏族地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民间舞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来自乡间地头的藏族男人,手上弹奏着六弦琴嘴里又要唱着歌而脚上又要跳踢踏舞。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堪称藏族人的绝技。由杨丽萍打造的:“踢踏舞”、“长袖舞”、“打阿嘎”、“荷花度母”尽显藏族特色;而其中的 “牦牛舞”则被赋予现代特征,牦牛们不仅会立正、稍息,还跳起了时尚味十足的现代舞。“天人合一”表现在原生态舞蹈中,将藏族人善舞的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
《藏谜》是一台涵盖了中国藏族各个地区、各种风格的大型歌舞乐表演。藏味纯正而浓郁,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藏民族文化的歌舞乐诗篇。
《藏谜》是杨丽萍继《云南映象》之后又一力作。他们在挖掘弘扬民族文化中,给九寨沟增加一道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九寨沟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博大、悠远而灿烂的藏族风情画卷。
作者简介
梓楹,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