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七台河市第七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七台河市第七中学始建于1972年,位于七台河市新兴区。第七中学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16平方米,预计容纳学生1600至2000人,现有学生超过1100人。24个教学班,现有教师82人。

七台河市第七中学硬件设施

第七中学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16平方米,操场面积1万平方米,预计容纳学生1600至2000人,现有学生500人。采取四个学年制教学,24个教学班。

七台河市第七中学师资力量

未来发展规模设置教师定编90人,现有教师66人,硕士毕业生2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35人,专科学历26人。

七台河市第七中学所获荣誉

2018年教学改革成果辉煌。中考升学率全市名列前茅,曾获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先进学校,省级群众满意学校称号,市级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市级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等诸多殊荣。

七台河市第七中学办学特色

“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全新的地理环境、优良的办学条件和矢志不渝的教育梦想让七中人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将师生的成长作为最高追求目标,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激情飞扬,一路踏歌而来——迁入新址后,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主线,以开展四大基地校创建为载体,做到提纲挈领、统领全局。抢抓机遇,踏上课程改革的战车,勇立课改潮头,争做课改先锋,逐步形成了六大特色教育成果:月度感动校园真情人物评选成为师德教育亮点、德育“一一三”成功教育主题效果明显、《放学后的学生管理》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初步显现、团队活动突显了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书香校园建设倡导了师生读书学习、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了文化引领特色,在一年来的教育实践中,七中人逐步达成了共识:走和谐兴校之路,办新区满意教育。四大基地校建设,确定为七中发展战略目标。(一)课改基地校建设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举全校之力携手走进课改。从2004年铁路教育划归地方管理开始,课程改革拉开序幕,到2009年为教师转变理念、提高认识的初始阶段。2010年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临摹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1],努力做到在本校的推广运用,则处于课程改革的准备阶段。此阶段先后学习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思路,考察了永威中学的“合作学习、不留作业、课改打假”的课改精神,临摹了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和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的教学模式。2011年开始逐步内化经验、走向校本,进入课程改革的实施阶段。课堂确立了“三三制”教学模式,以三个学习小组和三层次学习社团为标志,课堂凸显出“阳光、民主、科学、开放”的特色,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潜能得到充分解放,2012年全面步入课程改革的提升阶段,随着全市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在全市“区域推进、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七中被市教育研究院确定为初中课改基地校,全体教师在基地校建设中,通过专家引领,提升了课改实施能力,基地校充分发挥了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巨大载体作用,课改由课堂逐步辐射全面,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由学校总体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向教研组局部的课题式校本研修和教师个体的特色课堂教学过渡;课程改革由课堂教学向课程、校园文化[2]、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延伸,坚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开展以研发学科教材为主要内容的社团选修课建设,创办校刊,积淀校园内涵文化,努力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架构学生创新实践桥梁,课改成果逐步走近学生身边,学生们正在尝试分享“分组合作、分层提高”的课改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当年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市中考总结大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正是课改在路上,师生共成长!(二)冰雪基地校建设课改的成果进一步体现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上,以校园冰雪活动为特色的冰雪基地校创建活动受到师生们的欢迎。积极落实市教育局体育艺术“2+1”活动,先后成立了速滑队等十余个活动团体,突出短道速滑特色,学生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市中小学生“希望杯”速滑比赛中名列前茅。用杨扬、王濛等冬奥冠军精神激励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第七中学将以“冰雪运动基地”建设为契机,在创建省体育特色学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三)科技创新基地校建设2011年市科技局、教育局确立我校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由此课程改革从课堂逐步向实践性课程建设延伸。学校陆续购进大量科技模型、科普读物、光盘、实践工具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和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以“我发现,我动手,我成功”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全体师生在参与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四)国防教育基地校建设我校始终坚持“国防教育的前提是思想建设”的理念,党支部通过“三创”亮剑强师资队伍和“四大”工程促党建工作,为课改保驾护航。从2009年3月开始评选“月度感动校园真情人物”活动,有制作事迹专题片,举行颁奖仪式,宣读“推荐词”和“颁奖词”,发表获奖感言,与校领导合影留念等环节,大力弘扬了“不怕难,敢争先,干实事,管理严”的七中精神,成为我校的思想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实施德育“一一三”教育模式。以“成功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通过“德育交流、改革评价、家校结合”的途径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通过值周班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开展“星旗”评比,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从1995年开始开展学生军训周活动,迄今已有18年的历史。我校将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活动作为学生一门必修课程,与市军分区、新兴区人民武装部开展国防教育共建活动。“改革潮平两岸阔,教化风正一帆悬”。七中人将继续以“文化”引领办学方向,以“和谐”提升校园品味,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完善以成人、诚信、成才、成功为内涵的“四成教育”,拓展以花园、草园、果园、菜园为主体的“四园文化”,彰显校徽、校旗、校歌的特色,不断向“走和谐发展之路,办新区满意教育”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