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子餅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七饼茶)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子餅茶,全稱雲南七子餅茶、又稱七餅茶七子茶,是指一類雲南的普洱緊壓茶。

圓茶是一和圓周餅形的蒸壓黑茶包裝時每裝7塊,因此又稱「七子餅茶」,七子餅茶又稱國茶,是雲南普洱茶傳統加工製作技藝的一種。七子餅茶屬緊壓茶,外形美觀,為圓餅形,酷似滿月。因每7個餅茶包裝為一筒,故稱七子餅茶。七子餅茶因湯色紅黃明亮,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而著稱。

七子餅茶,又稱圓茶,系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圓餅形,每7塊包裝為1筒,故名。以普洱散茶為原料,經篩、揀、高溫消毒、蒸壓定型等工序製成,成品呈圓餅形,直徑21厘米,頂部微凸,中心厚2厘米,邊緣稍薄,為1厘米,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每餅重357克,以白綿紙包裝後,每7塊用竹筍葉包裝成1筒,古色古香,宜於攜帶及長期貯藏。

沿革

七子餅茶最初是指普洱茶的計量方式。清朝雍正年間,雲南茶商販茶,每七圓為一筒,是清政府為規範普洱茶生產和運輸所制訂的一個標準。清朝末期,隨着小五子圓茶等出現,茶葉形制多元化。民國初期,為解決茶餅重量等標準不一致問題,各地形成茶葉商會,試圖統一規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茶葉實施國營管理,雲南茶葉公司所屬各茶廠用中茶公司的商標生產「中茶牌」圓茶。1970年,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為宣傳推廣,將「圓」為「餅」,並以「七」這一吉利數字作為禮物贈送象徵,並註冊「七子餅茶」以取代「中茶牌」普洱圓茶品牌。

所獲榮譽

該茶於1983年7月與1987年9月先後兩次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1983年12月獲省優產品稱號;1988年l月獲省優質食品獎;1988年11月榮獲全國優質保健食品"金鶴杯"獎;1988年12月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1970年開始出口港澳地區。

特性特徵

七子餅茶,是中外歷史上,用國家法律來規定外形、重量、包裝規格的唯一茶品[1]。「圓如三秋皓月,香於九畹之蘭。」這是乾隆皇帝對七子餅茶的品評。七子餅茶又稱圓茶,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生產的一種傳統名茶。七子餅茶屬於緊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後將每7塊餅茶包裝為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 七子餅茶每片餅直徑20厘米,中心厚度2.5厘米,邊緣厚度1厘米,淨重357克(古制約7.7兩),傳統包裝中每七餅圓茶為一個包裝,故稱「七子餅茶」。在雲南少數民族文化中,「七」是一個吉祥的數字,象徵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月圓人圓,圓圓滿滿。因此,在雲南少數民族中,七子餅茶常作為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的禮品,表示「七子」同賀,祝賀家合萬事興。 七子餅茶原產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以易武(今思茅縣東南)為最多,現主要由雲南省勐海縣生產,昆明市、景東縣、下關(今大理市)等也有壓制。 七子餅茶暢銷於港、澳、台及東南亞地區,在海外華人中被視為「合家團圓」的象徵。故國家園夢,一餅一寄之,茶情、鄉情、家園情,普洱七子餅茶是寄託,因此,七子餅茶又稱「僑銷圓茶」、「僑銷七子餅」。

品質特點

七子餅茶外形結緊端正,鬆緊適度。熟餅色澤紅褐油潤(俗稱豬肝色),湯色紅濃明亮,滋味濃厚回甘,帶有特殊陳香或桂圓香。生餅外型色澤隨年份不同而千變萬化,一般呈青棕、棕褐色、油光潤澤,湯色紅黃鮮亮、香氣純高、滋味醇厚、清爽滑潤,具有回甘、生津之特點。

七子餅茶是「活的有機體」[2],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着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製作與完成」,其實,一餅七子餅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因此,七子餅茶可以長久陳放,每多放一年它的品質及價值會向上攀升一個檔次。歷經年深日久,一個普通的七子餅也會從平凡到卓越。如今,市場流通的七子餅茶一般為5年,7年以上的已經很貴,10年以上算得上上乘品質,20年以上在流通領域中已極為罕見。

視頻

七子餅茶 相關視頻

七子餅茶
認識緊壓綠茶——七子餅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