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皇同盟(拿破仑战争中的反法同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皇同盟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本名 三皇同盟

外文名 Three

Emperors'League

成 员 俄罗斯帝国

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

三皇同盟: (Three Emperors'League),是指为了对抗拿破仑法兰西帝国的威胁,欧洲三位最强势的君主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普鲁士王国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结成的同盟。 [1]

简介

同盟建立

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取得了法国领导权,此后法国人横扫欧洲大陆,控制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意大利德意志诸国。击败了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这引起了欧洲大陆的恐慌。在法国大敌的面前,欧洲三位最强势的君主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和普鲁士王国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结成同盟,史称“三皇同盟”。

三皇同盟是一个短暂的利益联系。1814年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同盟迅速瓦解。亚历山大一世、弗里德里希三世和弗朗茨二世在维也纳和会上因为分赃不均剑拔弩张。拿破仑百日政变时期,俄、奥、普再次形成三皇同盟,作为反法同盟的核心。1815年之后,“三皇同盟”成为有俄、奥、普三国为核心并吸收了一些中小国家的松散同盟——“神圣同盟”,旨在维护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欧洲旧秩序。这个联盟的中心人物是奥地利首相梅特涅。

相关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

这场战役因欧洲三个大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全部亲临战场,又称“三皇会战”。

1804年的欧洲,战争乌云密布。自1802年亚眠和约以来,英国和法国在西印度群岛,地中海和巴尔干冲突不断;俄罗斯和法国的关系也在恶化。1804年 3月21日,波旁王室的安茹公爵被法国政府以叛国罪处决,导致英国和俄罗斯对法国的不满最终爆发。

1805年4月,英国首相威廉·庇特和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订圣彼得堡协议,英国和俄罗斯结成新的反法同盟。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奥地利帝国起初持观望态度。但1805年3月,已经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波拿巴进一步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这一举动激怒了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1805年7月,奥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反法同盟的主攻方向是巴伐利亚。1805年8月底,马克将军和库图佐夫将军分率奥地利和俄罗斯大军,向巴伐利亚的乌尔姆进逼。拿破仑迅速调遣部队,在乌尔姆包围了奥军,并在库图佐夫赶来增援之前,于10月20日迫使马克将军投降。库图佐夫闻讯仓皇撤退,缪拉亲王指挥法军乘胜追击,兵不血刃占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开战至此,法军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战果辉煌。但整个战局得形势对于法国来说依然十分严峻。乌尔姆大捷的第二天,英国皇家海军就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打败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确保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引起了巴黎的恐慌。库图佐夫摆脱了追击,和巴克斯霍顿将军的增援俄军以及俄皇奥皇的直属部队会合后,兵力超过法军,随时可能反扑。法国人此时远离后方,后勤供应紧张。情报部门还带来了更坏的消息:普鲁士也即将加入反法同盟,一旦普鲁士参战,法军将腹背受敌。拿破仑需要迅速歼灭俄奥联军,一举确立胜势。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联军损失超过26000人,其中15000人战死,超过10000人被俘。此外还损失了186门大炮,45面团旗。法军伤亡8500人,损失1面团旗。

1805年12月4日,弗兰茨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兰茨二世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使拿破仑得到了“欧洲第一名将的美誉”。

参考来源

  1. 三皇同盟,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