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歷山大一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歷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
原文名 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
國籍 俄國

亞歷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 1777年12月23日-1825年11月9日,1801年—1825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皇帝,保羅一世之子。史稱亞歷山大一世。

生平

亞歷山大一世一出生就被祖母葉卡捷林娜二世抱進宮中親自撫養,成為父親保羅一世的王位爭奪者。因祖母與父親勢如水火,生存於夾縫中的亞歷山大自幼就是一個好「演員」:他九歲就給祖母寫讚美信,而且每封信都無比煽情地用「吻您,吻您的手」結尾。而在失寵的父親面前,亞歷山大則是一個一臉嚴肅、站得筆直的軍人,因為父親是軍事天才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粉絲。

雖然俄國歷史上脾氣不好的沙皇打死親兒子的事情屢見不鮮,但脾氣暴躁的保羅一世即位後對這個曾經威脅到自己王位繼承權的兒子還比較滿意的,將其立為皇儲,並在後來的幾年裡陸續加封了不少官銜。

然而,保羅一世終究還是顯露出家族的不良基因,他用一種幼稚的方式宣洩對母親的不滿——凡是母親制定的制度法規,甚至包括制服款式,不管對錯,全部推翻。這種倒行逆施的做法引起了軍隊和貴族的不滿,一場宮廷政變開始醞釀,而背後的主謀便是亞歷山大。

1801年3月11日,當政變的軍官告訴亞歷山大他們殺死了保羅一世的時候,整晚都躲在老婆懷裡的他居然號啕大哭,說他只想脅迫父親退位,從來沒想過殺人。以保羅一世的脾氣,他不死是不會退位的,亞歷山大不可能不明白這點,所以他的哭更多的是喜極而泣,而不是傷心。

亞歷山大即位後,首先廢止了父親執政時期對祖母執政時期法律法規的各種不合理修改,然後恢復了與歐洲的貿易往來,並解除了「貴族子弟不許出國」的禁令。1803年,他嘗試解放農奴,卻被農奴們的集體沉默潑了一盆冷水,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

1812年,拿破崙的50萬多國部隊一路勢如破竹,殺進俄國境內,亞歷山大命人將莫斯科一把火燒掉,結果拿破崙的部隊因缺乏補給,沒幾天就求和了。亞歷山大不予理睬,全線反擊痛打落水狗,法軍潰不成軍,只有不到一萬人活着回到法國。亞歷山大乘勝追擊,建立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於1813年的萊比錫戰役中再次擊敗法軍。戰鬥中,亞歷山大一直在最前線指揮戰鬥,甚至曾經從望遠鏡里看到了氣數將盡的拿破崙。

1814年3月31日,俄國軍隊開進巴黎,走在香榭麗舍大街上,領頭的就是騎着白馬的亞歷山大。之後,拿破崙又一次復辟,但很快在滑鐵盧被反法同盟徹底擊敗。1815年7月,贏得滑鐵盧戰役的俄軍再次進駐巴黎,並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

凱旋的亞歷山大希望能夠藉助稱霸歐洲的餘威改革農奴制,但看到所有的改革方案都被守舊勢力輕而易舉地束之高閣後,這位征服了歐洲的沙皇居然缺乏前輩們幾乎都有的暴虐脾氣和獨裁欲望,在剩下的十幾年裡徹底成了好好先生,目的只是讓貴族和農奴們都愛戴他。但俄國又落後了——法國大革命之後,歐洲的社會經濟改革開始加速,而「歐洲憲兵」卻始終原地踏步,遊歷過歐洲各國的亞歷山大不會不清楚現狀,但一貫圓滑的性格使他只能選擇當一個「好人」。

1825年11月,皇宮忽然宣布亞歷山大在亞速海療養時因感冒病逝。但在民間傳說中,他的結局是看破紅塵、隱逸山林。這個傳說的真假無從考證,但從側面反映出這位曾經站在歐洲之巔的沙皇對這段交織着光榮和遺憾的歷史的無奈與彷徨。也許真如傳說所言,這個王座上的演員厭倦了終日戴着人皮面具的生活,悄悄走下王位,消失在西伯利亞的那片皚皚白雪之中。[1]

為政舉措

擴張政策

亞歷山大一世四平八穩的執政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俄羅斯的持續繁榮發展。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亮點還是在軍事和外交領域。如同以往俄羅斯帝國的皇帝一樣,亞歷山大一世時刻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又完全繼承了祖母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氣魄,不遺餘力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領土擴張。

在亞歷山大一世執政之初,法國革命浪潮席捲歐洲,俄羅斯積極地參加了反法同盟,成為1805年至1807年間阻擋拿破崙東進的重要力量。在1807年的弗里德蘭戰役中,俄軍大敗,此後俄羅斯和法國簽訂了蒂爾希特和約,對法國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並在實質上暫時退出反法同盟,俄法關係逐漸有所緩和。

秘密社團

俄羅斯的秘密社團逐漸發展起來,它們的活動也漸漸地開始半公開化。在所有的會道門類型的秘密社會團體中,起源於西歐的共濟會最為著名。亞歷山大一世看到了共濟會對其政權的威脅,在1822年下詔宣布共濟會為非法,禁止共濟會在俄羅斯的活動。儘管此前,亞歷山大一世曾在1820年巡視了共濟會在敖德薩的總部,並一度自稱是共濟會在俄羅斯的保護人。

打敗自己的偶像,成為一代偉大明君

亞歷山大一世是一位頗為矛盾的君主。一方面,他在成長中,深受當時席捲歐洲的啟蒙人文思想的影響,其實和他父親一樣對拿破崙充滿好感;但另一方面,來自祖母嚴格的帝王教育和目睹父親被政變推翻的遭遇,又讓他深深明白,他統治的是一個多麼粗暴狂躁的國家。這種矛盾心態伴隨了他統治的一生:他終生崇拜拿破崙,甚至在拿破崙失敗之後想要邀請其來俄國宮廷避難;但同時,他又不得不按照俄國人的心愿,充當打敗法國人的主力,組建神聖同盟以維護君主制度。1803年,剛登基不久的亞歷山大一世就主動出面建議組織全歐洲的防禦體系來對付法國,積極參加反法同盟。而1805年奧斯特里茨三皇會戰的慘敗,讓他不得不和拿破崙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但這個三心二意的和約並沒有阻止亞歷山大一世和他敬仰的拿破崙最終決裂: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羅斯。靠着庫圖佐夫和俄國冬天的嚴寒,亞歷山大一世最終粉碎了拿破崙的入侵,也因此成了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又一位偉大明君。

然而,正如亞歷山大一世所感受的那樣,此刻的沙俄和羅曼諾夫王朝已經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已經讓這個帝國不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路。拿破崙的崛起已經宣告歷史走到新的十字關口,人文思想、民主和自由意識,已經隨着拿破崙戰爭傳遍了整個歐洲。雖然沙俄在戰爭中獲得勝利,但它那種落後的制度——特別是在過去百年中支撐它進行擴張戰爭的農奴制,已經不可能再延續下去了。事實上,正是那些在1812年戰爭走出國門的俄國軍官,在他們目睹已經發生劇變的歐洲諸國,接受了民主思潮後,開始醞釀反對俄國農奴制和君主專制,要求憲法的反抗運動。1825年冬天,滿懷苦悶的亞歷山大一世在視察內地的途中暴斃,遺命弟弟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繼位。就在尼古拉一世繼位前後的12月14日(俄歷),莫斯科的近衛部隊發動兵變反對尼古拉一世,要求立即召開立憲會議,成立臨時政府,同時宣布廢除農奴制,解放全國農奴,這就是俄國歷史上著名的「十二月黨人起義」。起義很快被鎮壓,5名主謀被判處絞刑,剩下的被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2]

人物關係

迷戀妹妹

亞歷山大即位後,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紛紛對他投懷送抱,但在亞歷山大心中卻始終只有一個女人的位置———她就是葉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女大公。葉卡捷琳娜公主是亞歷山大的大妹妹,二人年齡相當,從小一起長大,朝夕相處的歲月竟讓兩人產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在亞歷山大的婚姻名存實亡的時候,兄妹二人的感情達到了頂峰。他們經常單獨閒坐,徹夜長談,有時動作過分親昵。他們都住在皇宮,但卻要天天通信。如果亞歷山大一世外出巡視或是出國訪問,兄妹倆的書信往來就更加頻繁。

亞歷山大在給妹妹的信中這樣寫道:「知道你愛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瘋子一般愛你!……看到你,我高興得如痴如狂,我像個着魔的人,四處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懷裡甜蜜地鬆懈下來」。

1808年,威震歐洲的法蘭西皇帝拿破崙突然向葉卡捷琳娜女大公求婚,這使亞歷山大非常不高興。他不能忍受將心愛的妹妹嫁給法國的「食人怪物」,婉言謝絕了。後來,他害怕拿破崙又來求婚,於是匆忙將葉卡捷琳娜嫁給相貌平常、地位一般且性格懦弱的德國奧爾登堡公爵。

婚後,葉卡捷琳娜仍常住在聖彼得堡。當她的丈夫病死後,兄妹之間的感情又像以前一樣無所顧忌了。

與家人

亞歷山大1777年12月12日(俄歷)1777年12月23日(公曆)誕生於聖彼得堡,是保羅的長子。亞歷山大的降生,令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欣喜萬分,馬上就把長孫抱走,自己撫養。亞歷山大出生後一年半,他的弟弟,也就是保羅的次子康斯坦丁降生,於是亞歷山大兄弟均在祖母的呵護下成長,葉卡捷琳娜為兄弟倆請來了當時最好的學者,負責兩位皇孫的教育。葉卡捷林娜二世很疼愛亞歷山大,但對他的要求也很嚴格。每天早晨,祖母都要求亞歷山大在低於15攝氏度的房間裡開着窗戶洗冷水澡,以磨鍊他的意志。在他6歲時,祖母將家裡的女保姆趕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師教育他,以造就他威猛、堅定的性格。

與老師

是來自瑞士的學者拉加爾普,拉加爾普同情法國大革命中的雅各賓派,主張法國共和,反對君主專制,他的啟蒙主義世界觀對亞歷山大產生了很大影響。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良好的歐式教育和啟蒙主義思潮帶來的理想主義,和亞歷山大在日後面臨俄羅斯帝國具體而又複雜的國情形成強烈反差,使得亞歷山大變得茫然不知所措,最終反而走向早年信仰的極端。這也是俄羅斯幾代君主不斷重複的執政失誤的一個原因。

家庭成員

父親:保羅一世·彼得羅維奇

母親: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符騰堡的索菲·瑪麗·多蘿西婭·奧古斯特·路易絲)

祖母: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

妻子:伊麗莎白·阿列克謝耶芙娜皇后(巴登的路易絲·瑪麗婭·奧古斯塔)

子女:無子,有兩個女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