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古神侠(元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古神侠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上古神侠》中国当代作家元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上古神侠

1 开天辟地创世神

三国时的徐整著《三五历纪》最早记载“盘古开天”。民间传说盘古生在状如鸡蛋的黑暗中,长大后不能忍受,用神斧劈出天空大地。 依据神话故事,我写了一首盘古大歌:

拔牙为斧掌为剑,正该盘古造乾坤,执斧执剑雷霆走,怒目披发力万钧。

轰然一声电波闪,劈开巨壳扬太清。清流上升为天宇,鹅黄坠落为地形。

自剜双目设日月,发缕万丝变辰星。骨骼化为山脉走,血管血流江河腾。

汗毛化为森林茂,皮屑生成万花荣。出气为云行天空,张目闭目昼夜分。

乾而在上性为阳,坤而在下性属阴。阴阳和合运真气,万物化生各有形。

又写了一首颂歌:

巍巍天心,煌煌地灵,开天辟地,盘古为尊。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创世隆恩,永镇乾坤。

太清道德,玉清元始,上清灵宝,维系天道。

上古伏羲,中古神农,下古五帝,奠定人伦。

阴曹地府,十殿阎罗,六道轮回,道续天尊。

盘古是天,盘古是地,盘古是神,盘古是人。

若无盘古,何来乾坤。若无盘古,何来天尊。

若无盘古,何来生灵。若无盘古,轮回不明。

天地神人,盘古是根。伏惟尚飨,猪羊牺牲。

说侠客,盘古是上古第一创世神侠。

您说对吗?

2抟泥造人的地母大神女娲

第一批记载女娲古籍是《山海经》和《楚辞》,最早提到女娲造人的是《风俗通义》。故事讲,盘古开天以后,“碧水连天生蓬盖,高树野草尽苍莽。河汉无人龙马渡,丘原无田象称王。天降女娲临凡世,骑象驯鹿开林荒。经年寻人终不见,虎狼相伴好忧伤”。于是女娲取土抟泥,比照自己造人。

开始是一个个捏,捏出的泥人放到地下变活了,围着她舞动欢呼。她觉得好有意思,为加快造人速度,接着她用杨柳枝蘸泥抛撒,落地成人。

有了人,女娲又教他们以树叶遮羞、唱歌跳舞、采食野果、男女婚配。女娲是传说中的人伦初母之神。

我写过一首《抟泥歌》:

南山取土兮细打磨,北山取水兮木耒和。

女娲展臂兮香飘远,轻揉慢搓兮九转坨。

十指飞抟兮捧泥舞,愿景博大兮唱清歌。

抟个人儿兮四体全,眉目清秀兮赛仙娥。

左抟右抟兮汗如雨,抟转不停兮人满箩。

且将泥人放落地兮,诚祈苍天准叫活。

泥人开口叫娘亲兮,女娲闻声惊错愕。

俯身牵手唤娇娥兮,古象甩鼻亦乐呵。

入门初开赖女德兮,人神相亲抟泥歌。

还写过《初母颂》

开山门兮立庙堂,供女娲兮拜人皇。

彼盘古兮天地祖,此女德兮人初母。

抟泥人兮初开世,教我民兮知廉耻。

天煌煌兮悬日月,地灵灵兮耀山河。

万世拜兮万世颂,初母恩兮永不忘。

3 夸父追日才有漫天桃花

夸父追日 弃杖桃林。故事最早出于《山海经·海外北经》。故事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是个幻想性的英雄,为了弄清太阳为什么总是在天上发热发光,不自量力追赶太阳,还真进入太阳里面了,惹得焦渴难耐,想喝水,饮于黄河渭水,都不够,欲北饮大泽,未到,渴死在北芒路上。丢下的手杖,成为成片桃林。

我曾写道:想当年夸父追日,弃杖北芒,化为桃林。后陶潜具《桃花源记》并诗,述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怡然自乐性状。刘希夷借洛阳城东桃李花写儿女情,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崔护《都城南庄》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孔尚任《桃花扇》以“扯碎扯碎一条条”“桃花扇底送南朝”为结局。英雄情怀、人间哀乐、轮回更替、亡国遗恨,皆寓于桃花也。 有追日的夸父,才有漫天的桃花。

4 羿射九日 一阳东升

羿射九日最早出汉刘安著《淮南子·本经训》,原文为:“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奉尧帝之命,射杀九日,除却诸害,是个大英雄了。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的《势备篇》,还把制作弓弩的功劳归于他,曰:“羿作弓弩,以势象之。”其实,弓弩在距今28900年前就有了,1963年山西朔县峙峪村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1枚打制石镞,并经放射性碳十四测定出年代。 另有传说,羿为颛顼的后裔,射死的九个太阳是天庭帝俊的儿子,羿和妻子嫦娥都是天神。帝俊派羿和嫦娥下凡,只是想教训一下任性的儿子,没想到把他们射死,就让羿和嫦娥也不要回天庭了。嫦娥受不了凡间的生活,偷吃王母赐给羿的仙丹,飞升到了月宫。羿则孤寂地活在人间。 这个为民除害的英雄,也是一个晚年孤寂的主啊。

5 刑天复仇 无头猛将

刑天属于南方部落,炎黄争帝时北方黄帝打败南方炎帝,炎帝商谈与黄帝合部。原跟随炎帝的共工、蚩尤、刑天等部落首领皆不服气,不顾炎帝反对而向黄帝挑战,均被黄帝打败。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一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刑天被斩首,入葬常羊山,竟化为云气,以双乳为眼脐为口,挥舞干戚继续大战。成了死不瞑目的无头猛将。

这个故事能够流传,人们赞颂的并不是反对黄帝的不理智行为,而是看中刑天死后尤斗的顽强信念和精神。侠士一生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有些看起来是不可克服的,但若有刑天这种奋斗不止的精神,许多困难邮是可以克服的。

6 精卫填海 志壮山河

神侠精卫的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小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而无返。

民间故事则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到东海游玩,见东海龙王的儿子把小孩当马骑,小孩累了他还不肯下来。女娃指责龙王之子不当欺负小孩,该去打虎打熊。龙王之子大怒 ,挥拳教训多嘴的小女孩,却被女孩一拳被打翻。后来到了水中,龙王之子卷浪复仇,小女孩不肯认输,就被卷入浪涛淹死。女娃不服,死后化为精卫鸟,天天衔西山木石来天东海,不让龙王之子欺负陆上的小孩。

民间故事把女娃侠义化了,一只鸟尚有主持正义之心,那么人呢?所以精卫填海与女娲补天一样千百年得到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实际是教育子女,做人要有侠义之心,当大家需要时候,该挺身而出。

7愚公移山 万代传讲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于春秋战国诸子列子列御寇的《列子·汤问》。故事原文较长,讲太行、王屋二山,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有就是老人自称愚公,深感山道阻塞,出行很难,召集全家,提出全家毕力平险,打通山道,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其妻道:“以你们父子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还能打通太行、王屋二山?”愚公不听,率子孙三人挖山,将土运于东海之尾。邻居寡妇的儿子也跑去相助,一年才回家一次。

曲河称智叟者,嘲笑阻拦,说你们这样干,太愚蠢了啊,以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猴年马月能挖通?愚公笑着回答:“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而山并不增加,一直挖下去,何愁挖不平?”智叟摇头躲开。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操蛇之神,报告玉帝。玉帝受到感动,派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去把两座山搬开,愚公挖出通道的愿望真地实现了。从此愚公成为鼓励人们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一位上古神侠。[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