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坝村(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坝村

中文名 :上坝村

所属地区: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街道

上坝村隶属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街道,位于万江街道东南部,距街道办事处2.3千米,总面积0.6平方千米。东接南城街道豪岗村,南靠南城街道胜和社区恬甲村,西接万江街道坝头社区下坝村,北临莞城街道博厦社区。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江西饶州一詹姓官员迁此定居,并建宗祠,祠联为“饶州派远;坝水源长”。当时为防洪水,村民筑堤建码头,称詹屋码头,因“码”“坝”音近故名坝头,而上坝居上及建村早,因而取名上坝村。[1]

简介

清末,属东莞县中堂司。1948年,属第一区坝螺乡。1959年,属万江人民公社上坝生产大队;1960年,属胜利生产大队;1983年,属万江区坝头乡;1986年,属东莞市万江区街道坝头管理区;1999年,属坝头行政村;2003年,属坝头社区。 世居村民为詹姓。清咸丰年间从江西饶州府迁入。 2015年末,户籍人口848人,其中男性419人,女性429人;80岁以上26人,最年长者94岁(女);常年在镇生活和打工48人,实际在村人口800人。外来暂住人口1020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万江话。 传统生产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菊花也有大面积种植。1980年从事机船、汽车运输。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经营行业涉及电子、广告、五金等,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90%。2015年末,有厂房及配套设施面积约7.5万平方米,村集体经营总收入700万元,总支出550万元,集体总资产5000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村内有三级古树细叶榕4棵。 运河路、鸿福路经过该村。1983年通自来水,1987年通电、通电话,1989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1999年通互联网。村中有篮球场、文化广场、公园各1个,文化中心1座。 村内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存1座。 崇原詹公祠,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于1987年。为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红砂岩柱及柱础,柁墩、瓜柱抬梁结构;三开间三进四连廊布局。 村有《詹氏族谱》。2000年村民参与制定《坝头村委会乡规民约》。 每年清明节,全村村民参与祭祖活动。传统民俗活动有大年三十卖懒、点花灯,农历三月初四的张王爷诞、重阳祭祖以及农历七月初七拜七姐等,还有婚礼、丧葬、添丁习俗。 农历五月初一参与万江赛龙舟。赛龙舟活动形成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清朝诗人罗瑞球用“朱旗画楫蔽江下,潮走万江飞水马”的诗句对此作生动的描述。赛龙舟是万江龙舟文化艺术节活动之一,分别于2009年、2011年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村代表性人物: 詹天赐(生卒年不详),进士,东莞县知县。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明太祖赐东莞县正堂知县。履任后公正严明,深得民心,历任数年后辞官择东莞坝头定居,颐养天年。 詹勖(生卒年不详),明洪武四年(1371年)首科进士,明洪武五年(1372年)任东莞县知县。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