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廌(1059--1109),字方叔,号济南先生,自号太华逸民,又以板西鄙夫自称。《宋史》称其先自郓州徙华州,故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李廌六岁而孤,从叔父居。元祐三年(1088)、元祐六年(1091)试,皆落第。从此绝进取意,归耕颍川,定居于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令李佐及里人买宅处之。大三年悒郁而卒,年仅五十一岁。他与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同为“苏门六君子”,诗词文俱佳。其作品现存有《济南集》八卷,《德隅斋画品》一卷、《师友谈记》一卷。
“ |
登山盖有道,迂叟真名论。 不困在徐行,不跌由足稳。 斯言可铭佩,万事为节撙。 推之为躬行,天下国家本。 |
” |
— [北宋]李廌 |
文学思想
李廌才气洋溢,其诗文成就颇为世人称道。他肯定儒家美刺[1]的诗道观,诗歌内容能够反映时政现实:形式上,主张讲究声律;风格上,喜欢雄健深沉的美学风貌。他还继承发展了儒家“有德者必有言”的文学思想。
他的诗歌从内容上大致分为咏物诗、行旅游览诗、送别诗和唱酬诗几类。李廌在咏物诗中表现出言理、兴怀的情志。行旅游览诗既是他羁旅之思的排遣,又是他人生感慨的申诉,更是他隐沦思想的归宿。送别之作在方叔早年、落第前后及晚年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唱酬诗表现了他的交友之欢,同时具有无可取代的文学史价值和史料价值。
从风格上讲,他的诗歌大气盘礴,有风发泉涌之致;文辞晔然,有锦衣玉食之气;雄奇险怪与萧疏清丽并存。从艺术源源上看,建安风骨及李杜对其雄健风格具有很大影响,苏轼及陶渊明[2]对其萧疏清丽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视频
上山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刘文勇:汉儒“美刺解诗”的思想史价值,搜狐,2017-11-29
- ↑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趣历史网,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