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位於中國上海市的大型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新館建於1996年。

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精品文物12萬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寶雞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1],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2018年5月3日,由上海博物館建設的一個國內首創、全面基於數據的博物館數字化管理平台通過驗收,即將開始投入運用。該項目由上海博物館主持開發、萬達信息承建,它是為上海博物館的管理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作出初步嘗試和框架結構的建構,也是未來「智慧上博」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沿革

上海博物館1950年籌建。

1952年12月正式開放,當時展館設在原上海跑馬廳,後遷至河南路原中匯銀行大廈。

1993年在當時馬承源汪慶正館長的多方努力下,新館舍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開工。

1996年10月12日新館正式開館。其建築造型源自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世界觀。一位大英博物館的董事曾稱其為「本世紀最後的絕唱」。

展廳

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三個專館,三個展覽廳。三個展覽廳不定期引進和展出海內外博物館和文物收藏機構收藏的珍貴文物和各類藝術品。

中國古代青銅館

位於一層,展室面積1200平方米。館內以深墨綠色為主色調,木質展櫃古樸典雅。其中陳列了400餘件精美青銅器,完整反映了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發展史。

館藏青銅器,以江南幾大名家的傳世精品為主。其中不乏國寶級珍品,有「大克鼎[2]、「犧尊」、「商鞅方升」、「子仲姜盤」、「晉侯穌鍾」、「『見日之光』透光鏡」等。

中國古代雕塑館

位於一層,展室面積640平方米。以金、紅、黑三色為主色調,其蓮瓣形隔牆,佛龕形壁櫥,露置式陳列,使人有徜徉於石窟寺的特殊感受。展廳中陳列着上起戰國、下至明代的120餘件展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佛像雕塑。

中國古代陶瓷館

位於二層,展室面積1300平方米。以綠色為基調。館中陳列着歷代陶瓷精品500餘件。

中國歷代書法館

位於三層,書畫庋藏豐富,除了晉唐宋元赫赫名跡外,明清書畫,大小名家,一應俱全,又收進宋高宗嵇康養生論》、《淳化閣帖祖本》、錢氏原藏《明人尺牘》等國寶級文物。

中國歷代繪畫館

位於三層。

中國明清家具館

明清家具集中了王世襄陳夢家兩大家的精華。

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

位於四層。

中國歷代錢幣館

位於四層。

中國古代玉器館

位於四層。

暫得樓陶瓷館

暫得樓陶瓷館是由胡惠春王華雲捐贈的瓷器專館,展出從晉、唐至清末的共130件作品,以清代官窯瓷器為大宗。

數字化管理平台主要功能

它以博物館管理為核心,以流程管理為主線,按人、館、物對數據進行分類管理。

項目所採集的數據內容包括了上海博物館的藏品、觀眾客流、新媒體傳播、展區觀眾的行為、文創產品銷售等數據,涵蓋了博物館收藏、研究、傳播三大功能的基本面,融合了博物館業務工作的主要流程,對博物館的主要業務數據進行了科學挖掘和精準分析,並以可視化的形式予以形象科學的表達。

十大鎮館之寶

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敝口,弧腹,圈足。釉色白中泛黃,略帶粉質感,圈足滿釉,為覆燒器,芒口包銀邊。盤內印雲龍紋,雲氣繚繞,龍身屈曲騰越於雲霧之中,龍鱗宛然,神韻飄逸,宋代定窯印花器,技法源自定州緙絲,精緻而臻完美之境。此器工藝精絕,包有銀口,當為宮廷御器。

鈞窯鼓釘洗

該器物內壁施天藍色釉,外壁呈玫瑰紫色。器身以鼓釘和弦紋作裝飾。下承如意式三扁足。為宮廷用器。鈞窯是北宋及金代的著名瓷窯之一,有官鈞和民鈞之分,官鈞瓷窯址在現在的河南禹縣,當地因古屬鈞州而得名。鈞窯器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藍色為基調,具有乳濁狀和不透明的感覺。在此基礎上,有多種變化,主要色調是月白、天藍和玫瑰紫

吉州窯木葉紋盞

碗內貼一樹葉作裝飾,經高溫一次性燒制,製作簡便易行,紋飾別具一格。它充分地反映了宋代吉州窯高超的制瓷水平。宋代鬥茶之風盛行,以吉州窯和建窯為代表的窯場得到很大發展。地處江西吉安永和鎮的吉州窯,為宋代南方重要瓷窯,所燒產品有青白瓷黑釉瓷彩繪瓷等,尤以後二者最為著名。黑釉瓷採用貼花、刻花、彩繪、灑釉等方法,創作出許多別致而又自然的紋飾,特別是木葉紋和剪紙貼花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代表性產品。

汝窯盤

此盤滿釉支燒,細紋開片,釉呈淡青色,素雅清麗,是傳世汝窯的典型器。汝窯堪稱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北宋徽宗時開始在汝窯燒造官窯器皿,因燒造時間短,傳世器物很少。汝窯瓷器做工均極其精緻。胎質細膩,多呈香灰色。釉色則有天藍、天青、粉青等。多數盤、洗、碗等器均為裹足支燒,底部留有細小支釘痕,俗稱「芝麻釘」

白瓷蓮花口弦紋六管瓶

長頸,蓮花口,肩部有六個小罐,釉色瑩潤、胎體細膩潔白。這件作品是上海博物館十分重要的藏品,不過這件藏品的窯口專家們還有爭議,從裝飾技法和釉的特點來看,應為北方某窯口所生產。這種造型的器物的功用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一個課題,對於我們了解當時人們是審美及生活方式都有很大幫助。

南宋龍泉窯梅子青三足爐

此器口沿外折,短頸,扁形鼔腹,腹底有等距離三足。胎質潔白堅硬,釉呈梅子青色,溫潤如玉,肩部凸起弦紋一周,腹部凸起三棱延至足部,凸起處釉薄成白色,是有意識的顯露其白色胎質,俗稱「出筋」。這是龍泉窯青瓷渲染釉色青翠和胎質純淨的特殊技法,燒制難度很大。此器造型端莊古樸,色澤典雅,紋飾簡潔,給人一種堅實有力的感覺,充分體現出南宋龍泉窯高超的制瓷技藝。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始燒於唐,北宋時期產品依然深受越窯影響,釉多呈青黃色。南宋時期創燒的粉青、梅子青品種代表了古代青瓷燒制的最高水平,許多產品採用多次施釉方法,釉色蔥翠,鮮麗奪目

明永樂白釉暗龍紋盤

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白釉。胎體潔白細膩,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盤內暗刻如意雲三朵,器壁裝飾兩條龍,在如意雲朵紋中若隱若現。永樂時期注意淘煉瓷土,此器採用脫胎技法製作,脫胎輕巧,器形規整,較之後來的宣德瓷器更為輕薄。此盤具有永樂甜白器的典型風格,反映了永樂甜白瓷器的獨到之處。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直口、短頸、鼔腹、淺圈足。器里外施釉,圈足及底無釉。通體繪青花紋飾,構圖繁而不亂。從上向下分五層,口沿外側繪海水波濤紋,肩頸部繪纏枝蓮花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紋,六朵怒放的牡丹極為醒目,其姿態從視角上來分,三朵為平視,另外三朵為俯視,間隔分布。再往下為一周卷草紋,頸部變形蓮瓣紋。每層紋飾之間都以二道弦紋間隔開來。整體造型規整,形制為元青花大罐的典型風格。青花呈色純正,艷麗奪目,有濃重的鐵鏽斑特徵,為典型的進口青花料呈色。釉色清亮光潔,滋潤細膩。

清雍正琺瑯彩墨竹圖碗

此碗口部微外撇,圓唇,深腹,腹體下端略小,平底,圈足,胎體極薄卻有敦實豐滿之感。碗外壁用琺瑯彩配成的黑色彩料繪出一幅竹石山石圖,畫面上修竹數竿,疏落有致,伴以拳拳巨石,筆力堅挺遒勁,畫上角行書題句:「色連雞樹近,影落鳳池深。」題句引首和句後分別有「鳳彩」、「彬然」、「君子」等印,均為篆書朱文,與竹石圖朱墨相映,簡潔而清雅。碗底部是琺瑯彩藍料雙方框「雍正年制」宋體字款,這件碗不僅造型優美,而且胎質細膩,潔白如雪,釉色晶瑩如玉,加上琺瑯彩墨彩的濃淡變化色調,把琺瑯彩瓷高雅脫俗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唐越窯海棠式大碗

唐代瓷器中碗的口沿變化最大,尤其唐代後期出現邊沿起伏、似出水荷葉的荷葉形碗,形如盛開海棠花的海棠式碗等。此碗作四棱海棠式,口微斂,外撇圓足。碗內心有支釘痕16個。灰白色胎,通體施青釉,釉微閃青色。從浙江慈谿上林湖唐代越窯窯址看,海棠式碗在當時有一定的燒造量,但無論出土品還是傳世完整實物,類似這樣的大碗均十分少見

視頻

上海博物館 相關視頻

上海博物館東館宣傳片
上海博物館青銅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