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上海开埠,即1843年11月按照《中英南京条约》的条款,正式对外开放上海做指定通商口岸的历史事件。
开埠标志着上海地区进入了近代时期,同时也促进了发展城市,即今日的上海市,在此后100年时间里,由海边的县城一跃成为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都会之一[1]。
开埠前
1840年以前,由于清朝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仅留广州一港进行对外贸易,并且设置诸多管理条款,限制在华外商的经商活动。因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而在战前,英国方面曾派出东印度公司的“阿美士德号”沿海岸线北上,曾经充分考察了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2]。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政府失败,随后于江宁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根据条约第二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在谈判中,清朝全权代表耆英在五口问题上曾与英方有所争议,主要是围绕福州是否纳为通商口岸的问题,而在上海被列为名单之一,则清方未提出任何异议。
1843年10月8日,中英双方与虎门签订了《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即《中英虎门附加条约》[3],允许英方“举凡设领事,立夷馆,住家眷,势不能遏其所请。”
宣布开埠
1843年11月8日晚间,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爵士一行乘坐麦杜萨号抵达上海,正式执行《南京条约》及其附加条款。次日,巴富尔领事拜会上海道台宫慕久,上海方面于江海关设宴招待英国领事一行。10日,宫慕久到麦杜萨号,礼节性回访巴富尔。双方就开埠和英国领事馆问题进行磋商。双方议定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11月14日,上海道台贴出官府布告,向上海市民宣告上海开埠。英国领事馆亦于同日贴出通告,宣布英国领事馆正式开馆及馆舍地址。
11月17日,上海道台宫慕久宣布在洋泾浜江海关以北设立“西洋商船盘验所”,正式办理外国商船入关经商事宜,并由松江府海防同知沈炳垣负责通商事务,受理对外交涉事件[4]。
影响
经由开埠,上海进入新的时期。自此以后,上海从一个海边的县城跃身成为远东的都会城市。1843年以来,来自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的移民和其他海外移民一起构成了新的上海人口,并共同促进了上海的发展。而海派文化也是通过开埠后逐渐发展起来,上海此后成为中西文化互撞的最前沿。此外,在上海开埠以后不久英方率先提出设立租界的请求,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5]。从此租界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与众不同的角色。
视频
上海开埠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上海的开埠地文化及其民俗流变,中国网, 2009-11-30
- ↑ 《南京条约》开埠为何选上海,腾讯 ,2016-2-19
- ↑ 1843年10月8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历史上的今天,2005-07-26
- ↑ 【专栏】上海,来自天蝎座的孩子 ,搜狐网, 2016-11-15
- ↑ 1843上海开埠, 中国第一个租界成型 ,搜狐网, 201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