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 |
中文名 :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 創辦時間 :2017年9月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
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Microsat)(以下簡稱「衛星創新院」)是我國微小衛星及相關技術領域的總體單位之一,主要從事小衛星[1]、微、納、皮衛星及相關技術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科學實驗。作為我國科學衛星領域的主力軍、應用衛星領域的方面軍,已成功發射包括北斗三號組網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天宮二號伴隨衛星、太極一號衛星等86顆衛星。衛星創新院致力於成為我國先進衛星科學技術的創新引擎、航天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示範基地、政學研產用緊密結合的橋樑紐帶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開放平台,為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基本情況
衛星創新院實行「一院三區」運行模式,即一院(衛星創新院)、三區(臨港園區總部、張江園區、松江工廠園區),現有科研和管理人員1000餘人,科研生產面積18.6萬平方米。
臨港園區12.5萬平方米,包括7個衛星總裝大廳和一個衛星智能工廠,擁有完善的力、熱、噪聲、微波暗室等環境試驗條件,能夠同時承擔30到50顆噸級衛星的研製,並具備每年承擔300顆微小衛星的研製能力;張江園區2.7萬平方米,包括質量特性試驗區、力學試驗區、空間環境試驗區和衛星總裝廠房,能夠同時承擔10顆噸級衛星的研製;松江工廠園區(在建)3.4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擁有兩條脈動生產線、智能立體庫及自動化物流配送系統,可承擔500千克以下衛星星座[2]的批產任務,產線設計產能為300顆/年。
學科方向
衛星創新院學科方向主要涵蓋衛星系統與工程、衛星科學與技術,重點開展通信、遙感、導航、科學、微納等五個領域航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面向通信領域,設立通信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通信衛星總體設計研究,突破電子科學與技術和飛行器設計等關鍵技術,提升「複雜衛星系統」設計能力;面嚮導航領域,設立導航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導航衛星總體設計研究,突破高可靠長壽命自主可控衛星總體和平台關鍵技術,提升「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面向遙感領域,設立遙感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對地遙感與探測研究,發展低成本、網絡化遙感探測星座,提升空間探測、軍事氣象和海洋環境「遙感探測」等能力;面向科學領域,設立科學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突破超淨超穩超精衛星平台、載荷平台一體化設計等關鍵技術,提升「高精尖衛星系統」設計能力;面向微納領域,設立微納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型譜化、智能化、批產化微納衛星研究,突破微納平台模塊化組裝等關鍵技術,提升「高功能低成本衛星系統」設計能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設立新技術中心;為提升重大任務論證能力設立戰略與論證中心;以航天衛星工程核心技術攻關、航天產品研製為導向設立技術研發中心;面向仿真、運控、信息化運維等關鍵領域設立仿真與運控中心。
歷史沿革
前身為1999年2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電信等單位組成的中國科學院小衛星工程部。
2003年12月,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掛牌,作為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共建的事業單位,主要從事微小衛星及相關技術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試驗應用。
2017年9月,作為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研究所分類改革首批試點單位之一,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
參考文獻
- ↑ 小衛星崛起:浦東新星將改變未來科技格局 ,搜狐,2024-11-24
- ↑ 解鎖遙感數據的未來:PlanetScope衛星星座 ,搜狐,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