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涧子安多尼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千图网 的图片

上涧子安多尼堂原堂三间民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胡定邦神父(后升主教)重建大堂八间,向北,奉圣安多尼为主保。堂面高二十余米,神父住房三间,均砖木结构。

1935年本村南边建教区大修院。1944年据说被红军地下党烧毁,大修院迁居周至总堂。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陕西耶稣圣心联合大院迁居于此。两年多后,修院解散。

本村建堂后,某年村内办起安怀小学,第一任校长是张向贤。1952年学校被国家接收。1935年红军一部从涝峪出口,徐海东所在的部队曾居住在上涧子村。徐海东住神父房内,户县共产党资料内有红军路过本村时照下的堂面子相片。

1966年文革浩劫运动时,堂被拆毁,堂院留下废墟,村人利用拆堂的材料在堂址上建剧场。

弥撒时间

平日:18:00 主日:7:00

教堂现况

建堂史:

1980年教会复兴后,第一任本堂是吴养直神父,第二任是宗长风神父,在1986年接任。1987年经户县有关宗教部门批准行文,启建大堂工程开始。今次建堂九间,跨度13.2米,堂面高26米,向北,仍奉圣安多尼为主保,砖木结构。另建神父楼三间两层,砖混结构,位置在堂西侧。圣母会修女楼三间两层,砖混结构,位置在堂东侧,向南,另有四间大瓦房,向北。1989年圣母会修女进住,并经营商店和诊所。

堂院占地约三亩。今次建堂,村上退赔三十间房、木料和瓦。宗神父捐两千元,张雄风的姐姐,是圣母会修女,她居住在澳门,回家探亲时捐来七千元。本会教友和其他会教友及神父捐款,总计建堂住房投资五万余元。1989年2月27日请来杨广彦主教和数十位神父,举行圣堂大典礼仪。

基督教建筑

初期基督教建筑反映了当时一些奴隶和贫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于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后,教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罗马一地就有30余座。5 至 10 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建筑,主要的类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之用,没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将罗马的巴西利卡改为教堂。教堂平面有圆形和多边形的。

教会规定: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圣坛为半圆形穹顶所覆盖,圣坛前设祭坛,祭坛前又增建一横翼,比较短;与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长十字形平面,称为拉丁十字,象征基督受难。一般在巴西利卡前还有一个三面有围廊的前庭,中央设洗礼池。独立的钟楼位于教堂一侧,形成完整的群体。这种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教堂。

参考文献

  1. 早期基督教美术,豆丁网,2012-08-06
  2. 教堂建筑风格简简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