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不变的年俗(麦贤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变的年俗》中国当代作家麦贤睿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不变的年俗

家里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五就已经开始准备,从这天开始就将家里的被子拿出来洗干净晒干。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就意味着年就要到了。

晒完被子以后,腊月二十八就得开始制作年糕,用海南话说叫(buǒ)。

说起年糕的制作,还真有点像包包子,但很具有海南的地方特色。先将糯米浸泡一两个小时,然后捞出来把水晾干,再拿去粉碎成糯米粉,最后还得将糯米粉晾干。

年糕馅的制作也很特殊,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新鲜的椰子肉切成细丝,让抄成微黄,然后拌红糖或白糖,一般红糖居多。其二是将花生炒成微糊状,然后碾碎成小颗粒,再拌糖,红糖或白糖均可。

馅准备好后,就可以制作年糕了。将糯米粉用凉开水搅拌和成面团,然后像包包子一样,将馅包进去搓成圆圆的样子,放在特制的年糕盘里,再挪进锅里蒸一个小时就可出锅了。按照习俗,蒸出的年糕要先放在祭祖的八仙桌上,点上香火,待一炷香烧完,才能取出来吃。

吃了年糕,腊月二十九就得打扫房间卫生了。除了客厅以外,其他房间的卫生必须得清理干净。旧的物件,没有用的都得丢掉。将房间清扫得焕然一新。而到这一天,外出工作生活的人,也都回家里来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农历春节一大家族的团圆团聚必不可少。

年前的卫生清理,有两处地方是要等到年三十才能打扫,那就是客厅和贴在门外的对联。多年以来,家乡人一直保留着年三十清理客厅和对联的习俗。因为客厅里供奉着祖先的牌位,不能随便乱动,动了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只有年三十一大早上过香,祭拜过祖先,才能挪动并清理牌位和桌椅。至于对联的话,家乡人一直保留着全年有红对联的习俗,意味着全年都红红火火,直到年三十准备贴新对联时,旧对联才能清理干净。

家里的团圆饭从年三十下午两点钟就开始准备,这个时候家里的全部卫生也都清理完成。年夜饭的菜品,会有一只白斩鸡或鸭,一道蘑菇红枣粉丝汤,一条海鱼,两道道炒菜。在这些菜品当中,那道白斩鸡鸭是一直不变的。这道菜来源于粤菜体系。因为老家这边有祭祀祖先的传统,祭祀祖先必须用整只的鸡鸭,以示对祖先的尊重,祭祀完后才能吃,所以几十年来一直保留这个传统。

年三十傍晚吃过团圆饭,休息一会就开始贴对联了。而贴对联的同时,父母亲又开始准备明天的饭菜。按照风俗,大年初一是不能杀生,所以明天祭祀祖先的鸡鸭必须今晚处理完毕。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男的贴对联,女的处理鸡鸭,合理分工。

对联贴完后,就得燃放鞭炮和烟花。在此之前,贴完的对联要核对好,不能出差错,也不能有遗漏。只有全部核对完毕,准备妥当,才开始燃放鞭炮和烟花,一旦燃放鞭炮过来,就预示着新年就开始了,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了。

各自洗刷完毕,大家就围在一起吃糖果看春晚,等待新年的到来,这个习惯多年来一直保持着。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母亲就会往八仙桌上摆上各式各样的果品,父亲就会点上香火蜡烛,我们也就将鞭炮和烟花拿到门口,等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便一同燃放起来。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最令人开心的时刻,万家鞭炮齐鸣,烟花漫天齐射,新的一年就在这热闹的响声中开启。

年初一吃过饭后,母亲会给所有的儿女发红包,完了就得开始去本家拜年。所谓本家就是同姓的亲戚家,比如爷爷奶奶家、叔叔家等等。拜年时,有个习俗,就是每去到一家,得先燃放一个鞭炮完后才能进去。说过吉利话后,长辈就开始给未婚未参加工作的人发红包,未婚已经参加工作的就不能领,但未婚已经参加工作的不用发红包,这也是习俗。拜年当然少不了吃喝,聊聊过去一年的事情。

年初二吃过饭后,就得去外家拜年,外家是指外婆家。过程与在本家一样,从我懂事时起一直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年初三的晚上就可以看琼剧了。村里每年年初三就会邀请海口琼剧团来村里演出,一直到初四晚结束。海南的琼剧是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备受海南人民的喜爱。

初三以后,人们就可以上街买菜,外出干农活。当然,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所以在此期间,一切的言语和行位,都不得“出格”。

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年初七是“人日”。这一天得祭拜祖先,燃放鞭炮,以庆祝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

其实说到年味,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是同样的年,不变的年俗,但感觉自己对年的期盼越来越不同。小时候盼望过年,是因为有压岁钱。而现在对年的期盼,就变成了期盼家人团聚,家人和睦共处。

多年来,过年的习俗一直没有变化。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良品德,那些一直以来未曾改变的年俗,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也是凝聚我们所有亲情的最大磁场。

每一年回家,总是在变与不变的交错中感受家乡的进步与辉煌,无不令人欢欣鼓舞。我想这份特殊的情感,会一直陪伴着我并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1]

作者简介

麦贤睿,文学社编辑,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散见《盛京文学》、《中国散文》、《江山文学》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