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不对称作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对称作战

图片来自news.yahoo

不对称作战是用来描述相对军事力量显著不同或其战略或战术显著不同的交战国之间的一种战争类型。这通常是常备专业军队与通常具有非法战斗人员身份的叛乱或抵抗运动民兵之间的战争

简介

“不对称作战”是指由军力较弱或落后的一方,采用预期外的手段,或创新战术向对手软肋所发动的攻击。它是一种非常规战争—正式军队与非正式的、装备和支持较少、人手不足但有韧性和积极性的对手之间的暴力冲突。经常用于描述所谓的游击战、反叛乱、叛乱、恐怖主义反恐怖主义

特点

利用战略弥补质量不足

不对称作战可以描述一种冲突,其中两个交战方的资源本质上不同,并且在战斗争相互作用并试图利用彼此的特征弱点。这种斗争往往涉及非常规战争的战略和战术,较弱的战斗人员试图利用战略来弥补其部队和装备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此类策略不一定是军事化的。这与对称战争形成对比,在对称战争中,两个大国的军事力量和资源相当,依赖的战术总体上相似,仅在细节和执行上有所不同。

定义和区别

不对称作战争术语的流行可以追溯到安德鲁 JR Mack 1975 年在《世界政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为什么大国会输掉小规模战争” ,其中“不对称”仅指冲突中敌对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个意义上,“权力”被广义地理解为物质力量,例如庞大的军队、先进的武器、先进的经济等等。麦克Mack 的分析在当时基本上被忽视了,但冷战的结束重新激发了学术界的兴趣。到1990年代后期,建立在麦克见解基础上的新研究开始成熟,2004年之后,美国军方再次开始认真考虑与非对称战争相关的问题。

自2004年以来,由于学术界和军事界以不同方式使用该术语的趋势,以及它与游击战、叛乱、恐怖主义、平叛和反恐的密切联系,讨论变得复杂。军事作者倾向于使用“不对称”一词来指代许多弱者采用的策略的间接性质,甚至是对手本身的性质(例如,“不对称的对手可以预期......”)而不是力的相互关系。

难题

学术作者倾向于专注于解释不对称冲突中的两个难题。首先,如果“权力”决定了冲突的胜利,较弱的行动者会决定与较强的行动者战斗,主要解释包括:

  • 较弱的演员可能拥有秘密武器;
  • 弱者可能有强大的盟友;
  • 更强大的参与者无法使威胁变得可信;
  • 一个更强大的演员的要求是极端的;
  • 较弱的参与者在应对来自强大参与者的威胁时必须考虑其区域竞争对手。

其次,如果传统意义上的“权力”有助于战争的胜利,那么如何解释“弱者”战胜“强者”?主要解释包括: 战略互动;

  • 弱者愿意承受更多或承担更高的成本;
  • 弱者的外部支持;
  • 强者不愿升级暴力;
  • 内部群体动态;
  • 夸大强者的战争目标;
  • 不对称对手对时间的态度的演变。

不对称冲突包括国家间战争和内战,在过去的 200 年里,一般都是强者获胜。然而,自 1950 年以来,弱者赢得了所有不对称冲突的大部分。

相关新闻

俄乌战争乌克兰的不对称作战方式

俄罗斯原计画3天将攻下乌克兰首都基辅,结果大相迳庭。对乌军方而言,这可归功于“不对称战术”,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军事强国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军事力量差距悬殊,乌克兰将士一心死守家园,战事拖延至今。乌克兰凭借美国,和北约提供的标枪反战车飞弹,以及刺针防空飞弹,并在地面与空中部队的相互协调之下,带给俄军重大伤亡。并善用资讯及认知作战,加剧国际反对俄罗斯入侵的声浪。各种应对模式,皆可成为台湾的借镜,在近年与中国军事对垒升温之际,不对称作战也成为关注焦点。乌克兰利用较低成本,作最有效防卫,是台湾现阶段最值得学习之处。[1]

美国倾向售台较廉价的不对称武器

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汲取乌克兰部队对抗俄罗斯入侵的经验,强烈建议台湾应该采取不对称作战的策略,以反制中国的威胁。这也导致美国倾向不再出售载台式武器给台湾,已经通知将中止M109A6自走炮的军售案,并利用程序杯葛的方式,让洽谈中的MH-60R反潜直升机采购案破局。[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