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而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謀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出 處 :《搜神記》 體 裁 :成語 釋 義: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
不謀而合,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móu ér hé,意思是指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1]
成語辨析
成語出處
晉·劉琨《勸進表》:「冠帶之倫,要荒之眾,不謀而同辭者,動以萬計。」
成語用法
謀,商量。
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動作、想法一致。亦稱「不謀而同」
示例
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針,不謀而合。 ★宋·蘇軾《朱壽昌梁武懺贊偈》[3]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 秦媽媽 的意見和我們的意見可謂是不謀而合。」
劉衛華、[[張欣武]《哈佛女孩劉亦婷》:『古人說:「兩軍相逢勇者勝』……與現代心理學的看法不謀而合。」
詞語分解
不謀的解釋 不商量。《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謀。」 李善 註:「不謀同辭,……」
合的解釋 合 é 閉,對攏:合眼。合抱。珠連璧合。貌合神離。 聚集:合力。合辦。合股。合資。 不違背,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相應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應該:合該。合當。「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時而作」。
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關中地區大亂,軍閥混戰,韓遂與馬騰各自爭霸,曹操派鍾繇去監督他們,命他們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質。後來馬超韓遂等惶惶不安,決定共同對付曹操,推舉韓遂為都督。韓遂的部將閻行反對起兵「現在關中各將不謀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4]
故事
東漢末年,各地群雄割據,關中地區以韓遂、馬騰兩支兵馬最為強悍。此二人原先曾結拜為兄弟,關係相當密切,不料因部下之間多有摩擦,兩人竟反目成仇,兵刃相向。
曹操派司隸校尉鍾繇督守關中各路軍馬,調解二人爭端。鍾繇到長安後,寫信勸和了韓遂和馬騰。
當時曹操主要得對付孫權和劉備,他擔心腹背受敵,因此極力安撫韓遂、馬騰,並勸馬騰放棄軍權,到朝中任職。還要求他們二人分別送一子到京城,名為皇帝侍衛,實為人質。
建安十三年,因馬騰年老,曹操上表推薦馬騰兒子馬超為偏將軍,統領馬騰部下,卻提出要馬騰和他其餘兩個兒子遷到京城。
後來曹操命令鍾繇攻打漢中的張魯,並派遣夏侯淵大軍前去與鍾會合。這時馬超擔心曹操是要對自己下手,便打算起兵。
馬超對韓遂說:「曹操詭計多端,不可相信。我也顧不上在京城的父親了,從今之後只以你為父;你也不要再顧忌扣作人質的兒子了,就以我馬超為子,咱們同心協力對付曹操。」
韓遂欣然答應。韓遂的部將閻行卻出來勸阻,請韓遂不要與馬超一起反叛。韓遂說:「現在關中各將領不謀而合,一致要反,就好像老天命定了!」
他不聽閻行的勸告,帶兵向東進發,在華陰與曹操的軍隊大戰一場,結果輸得很慘。留在京城的人質,自然都成了曹操的刀下鬼。
外文翻譯
英語 happen to coincide;agree without previous consultation
see eye to eye
參考文獻
- ↑ 不謀而合 .知網[引用日期2017-08-18]
- ↑ 不謀而合的解釋_漢語詞典_詞典網 2010年8月18日 - 不謀而合的解釋:(1) [happen to coincide;agree without previous consultation]∶沒有經過商量而見解一致意見不謀而合(2,在線詞典。
- ↑ 不謀而合介紹_歷史典故_詞典網 →不約而同 不謀同辭 ↔眾說紛紜。也作「不謀而同」、「不謀而信」。 不謀而合歷史詞典分解 成語不謀而合的解釋 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
- ↑ 不謀而合 .漢典[引用日期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