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寨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寨镇位于宁武县西部,距县城30公里,东界棋盘山与迭台寺乡为邻,西越大梁与五寨县接壤,南隔汾水与化北屯乡相望,北跨分水岭与余庄乡交接。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最高峰为管涔山,海拔2603米,最低处为二马营村,海拨1539米。[1] 镇政府驻地东寨村,总面积184平方公里。

东寨镇下辖62个行政村(含21个易地扶贫搬迁村)。

东寨镇是革命老区镇、全省旅游名镇、国家卫生镇,是宁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次中心,常住人口 13243人(2017年)。

2017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76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2元。

东寨镇属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时间较长、夏季时间较短,年均降水量为600毫米以下,年均气温6.2℃,无霜期为90—100天。境内有三晋母亲河——汾河及汾河支流 6 条,汾河出水口水流速度0.4—1 m3/s,最大流量4 m3/s,流水经静乐入娄烦水库。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东寨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中文名: 东寨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山西省忻州市

面 积: 184 km²

电话区号: 0350

人口数量: 13243人(2017年)

车牌代码: 晋H

基本情况

东寨镇辖上鸾桥、东寨、麻地沟、东寺上、二马营、南梁上、小西沟、后井务沟、江庄、鹞子沟、蘑茹营、南山上、石窑沟、和尚沟、窑子湾、魏家沟、阎家崖底、前井务沟、寺儿沟、南岔、石辉沟、王家沟、宫家庄、坝沟湾、三马营、炭窑坪、下鸾桥、李家圪洞、车道沟、店耳上、大洼、谢岗地32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莜麦、土豆、豌豆、大豆、胡麻为主。乡镇企业有煤矿和小五金社、木业社。为汾河发源地之一。

历史沿革

东寨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县“动委会”就在东寨镇活动,抗日武装保安7支队在该镇得到成功组织。1946年宁武县城解放前夕,中共宁武县委和县政府机关,曾在东寨镇驻扎。1953年成立东寨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东寨人民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家,改建为东寨镇,所辖生产大队,以自然村设村民委员会。

命名由来

东寨自古就是军事要地。其附近的三马营、二马营、头马营就是宋代屯兵营地,在二马营村还有“敌台地”、“土堡子”、“暗门子”、“东校场”、“西校场”等军事遗迹。所辖的蘑菇营村,是宋代杨延景军队的指挥部,由其统辖头、二、三马营以及白马崖等兵营。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设二马营堡,建宫厅一座,营房50间,堡门一座,上有楼,堡周围250步,高2.5丈,南至宁化所30里,北至宁武关35公里。清代守堡旗兵50名,军火器71件。在其北边3公里处楼子山下的支锅石口堡,周围230步,高1.2丈,又名支锅口隘,清代守口旗兵20名。明代宁武关兵备张凤翼在支锅石石壁所题“紫塞长城”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与支锅奇石构成了一处神奇的景观。东寨二字本身就是由军事设施名词演变而来。

自然资源

东寨人杰地灵,其天然林面积达3.7万多亩,占到总面积的13.5%,其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是国家一级建筑材料。在茂密的森林中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异常丰富。东寨镇牧坡宽阔,水草丰富,现有草坡30601余亩,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优越的条件,其境内煤炭资源异常丰富,并且煤层厚,达到了3.6丈,质量好,人称小侏罗,分布广,易开采,交通方便,是宁武原煤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

乡镇名人

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孙文明赴法国上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四哥孙文郁从美国大学毕业(1929年获美国斯坦弗大学硕士学位),其三哥孙文萃,著名财主,大哥孙文斌、二哥孙文蔚清朝举人,其父孙致昌清朝拔贡,创办养源学堂。郭名都、郭维一从清华大学毕业,刘建从黄埔军校毕业,至于其他大学或其他方面的杰出人才,在宁 武县是名列前茅。

名胜古迹

东寨位于宁武县中部,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仅次于宁武县城,交通也很发达。其境内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有晋北名刹雷鸣寺,东寺村的广济寺,三马营村的圣寿寺,还有宁武八景的汾源灵沼,鸯桥烟景。是隋炀帝于大业四年修筑,汾阳宫建筑群集中的地区。隋炀帝为了避署曾在其三马营村东南修建了林澳镇城,金天会年间改为圣寿寺。

视频

宁武县红十字会在东寨镇下鸾桥村走访慰问贫困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