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源秦岭(周吉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丝绸之路源秦岭》是中国当代作家周吉灵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丝绸之路源秦岭
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所开拓丝绸之路,起点为首都长安,终点仅到中亚、西亚诸国。西汉末年,因匈奴袭扰,丝绸之路一度中断。到了东汉,首都迁至洛阳。汉明帝派遣班超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丝绸之路的起点向东延伸至洛阳。经过从汉明帝到汉桓帝一百多年的持续开拓,使丝绸之路向西延伸到欧洲的罗马帝国。公元97年(东汉和帝永元9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公元166年(东汉桓帝延熹9年),大秦王即罗马皇帝安敦派遣特使到洛阳,开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直接交往的先河。
隋唐时期,由于大运河的通航,江浙一带的丝绸经大运河运至东都洛阳集散,再由陆路经首都长安运至欧洲、西亚各国。洛阳从东汉到隋唐就一直享有国际丝绸贸易中心的盛誉。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期,在都城洛阳定居做生意的西域诸国人,占当时洛阳人口的十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到了北宋,丝绸之路再向东延伸到首都东京开封,东京人口达到140万至17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开封的犹太人就是那个时代沿丝绸之路到达的。
19世纪末,当西方工业革命和坚船利炮冲击各大洲及其文明古国时,也自然地开拓了西方社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科学的全球化视野。1887年闻名世界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Richthofon)在他的著作《中国》中提出了一个从此让世界豁然明晰的“东西方联系通道”的概念,即古代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中国丝绸和丝织品贸易通道。从此全球大多数的人记住了这个名字“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6月23日,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让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出生在秦岭山下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隔篱掀开,扯去了笼罩在各国边界上的藩篱,洞开了世界的大门,让中西方文明有了第一次交融,被称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深深足迹。这条东西通道,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拓展,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也反映了世界生产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不亚于当初人类从非大陆跨过亚洲大陆,向东西方迁徒而繁衍人类的作用。从丝绸之路发展趋向看,秦岭是它东西延绵、护佑其发展的中心环节。
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而闻名于世。汉唐国力强盛,且都定都于秦岭山下的长安,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为了开拓西南夷,统一南越国,加强了翻越秦岭通向西南方向道路建设,开拓了汉江航道,加强了关中与西南地区丝绸贸易,设郡县于南越,郡治所在“番禹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的中心。东汉时期,“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向汉朝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这是历史记载的中国与罗马帝国第一次海路往来。到唐宋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以泉州为起点,通向海外的岭南交通贸易迅中心。
自此,中国人通过在风浪中一次次向前探索,一次次前进,把丝绸为主的贸易线扩展到了蔚蓝的大海,走向了世界舞台。
陆上丝绸之路以秦岭山下的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从家乡秦岭南麓城固博望村出发,穿过秦岭,到朝廷任职,毅然揭榜应募。
公元前138年,出生在秦岭南麓的张骞从秦岭北麓的长安西去,带着100多人出使西域团,从长安出发过宝鸡,经天水,穿越西秦岭山间谷地的丝绸之路南线达临洮,浩浩荡荡向西域进发,在出使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并与胡人为妻,但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与匈奴有仇的大月氏。当他到达大月氏时,因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对抗。张骞返回长安,这一去便历经了13年,最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了。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于是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也带回了西方有个大秦国的信息。可回来不久,张骞便劳苦过度而去世。随后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之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天的新疆地区及其以西大片土地开始隶属中央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联结西方的大陆桥,东西方以丝绸为主的贸易也由秦岭发端,横跨亚欧。因此,《后汉书·西域传》对罗马这样写道:“大秦国,一名犂鞬,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亦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
2011年,当我徘徊在罗马城中时,巨大的石雕古城堡和石柱建筑比比皆是,古城中央还镶嵌着古色古香的宗教王国梵蒂冈,难道这些石城就是那时修建的城郭么?当晚我翻开历史 ,才知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让我恍然大悟。
张骞这个秦岭之子冲出秦岭、凿空西域伟大壮举,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更是秦岭伟岸的身躯对丝绸之路最大奉献。尔后的真正打通丝绸之路的班超,却是秦岭北部扶风郡人,不仅在统一西域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派甘英把丝绸之路真正才打通到了与罗马一海之隔的波斯,最后连自己的尸体都葬在了东秦岭的邙山,被朝廷封为定远侯,封地也在秦巴山间的镇巴。这一南一北的两位秦岭之子,通过坚强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和艰辛努力,把秦岭及秦岭山下的长安和洛阳与西方连接起来,完成了东西方两个帝国的第一次对接和交流,大大的加快了世界文明与生产力的进步,完全可以说丝绸之路源于秦岭、丝绸之路功在秦岭。
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东征西亚帕提亚,帕提亚人就高举着鲜艳夺目的中国丝绸制成的战旗,在明晃晃太阳下挥舞迎战,没想到色彩鲜艳耀眼刺目的战旗,使罗马军队战马不前,军心大乱,不战而败。从此,罗马皇帝及王公、富商、丽人见到中国软帛滑润的丝绸后就被视为珍宝,争相穿戴。一次罗马恺撒大帝穿着丝绸制成的衣服去看戏,光鲜夺目,引起了全场轰动。一时间骆铃叮当响,亚欧大陆之间以运输丝绸和玻璃制品为主的贸易路线路被开劈出来,东西方两个强国才有了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才有了东西贯通的高速公路丝绸之路,才有了物资的互通有无与技术的互补,才有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由于中国丝绸质料与众不同及其昂贵的价格,当时被炒得几乎等同黄金,曾经达到12两黄金才能买1磅丝绸的天价,形成了巨大的东西方贸易逆差,国家经济面临崩溃边缘,以至于公元14年,在奥古斯都临终前,元老院下令禁止男性公民穿丝绸服装,对妇女使用丝绸也作了一定的限制。然而这一禁令并未起到多大效果,罗马上层人物对中国丝绸的兴趣依然不减,罗马与中国间的丝绸贸易依旧兴隆。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丝绸不但受到上层的青睐,而且也得到了下层平民的喜爱。
公元73年,东汉时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道路,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陆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罗马(大秦),甘英到达波斯。而波斯为了垄断中国丝绸贸易,并没有让班超渡过黑海到达罗马。
为了打通丝绸之路上波斯从中国购买丝绸销往罗马的垄断,东罗马联合突厥可汗攻伐波斯,在西方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绢之战”,战争持续长达20年之久。
公元79年的东汉,大量的丝需求造成了西方巨大的巨大逆差,让中国的丝绸之路终于撬动了罗马帝国,东汉班超派甘英终出使罗马的信息于传到罗马,罗马帝国也派使臣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东都洛阳,向东汉皇帝送来了精美的象牙、龟板等礼物,随即西方的宗教也走进了东方的古都,这才使东西方两个文明真正实现了第一次交流与握手。丝绸贸易,以物易物非常热络。
从此,罗马的阳光洒向了东方,华夏文明传入了西方,东西方文明的光芒终于交织在一起,人类文明才发生了翻天覆地进步。西方的宗教浸入中国而被发扬广大,而中国的四大发明流入了西方,加快了欧洲工业革命,东西方两大板块由此都进入全新的鼎盛时代,直至海洋文明出现,东方才落入了被动落后的局面。
今天,亚欧之间已经全天候开放,同是一个阳光,同在一片蓝天下,罗马到长安,洛阳到罗马,东方到西方,一个电话或网上联络仅需几秒种,乘上飞机当天到达。我不知道明天罗马的阳光怎样?但愿明天东方的阳光早早升起。
公元627年出生在东秦岭蒿山下的唐三藏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经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经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不仅带回了大量佛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12卷。
在秦岭北麓周至的塔峪,矗立着一座唐贞观年间修建的大秦寺七层宝塔,距今已有1360多年历史,从塔内遗存的景教泥塑和多处叙利亚刻文看,是丝绸之路上一处中西方渭河交流的有力见证。
到唐代,造纸术也沿丝绸之路传向西方。公元751年唐与波斯在塔缤斯河展开了一场会战。唐军大败,只好后退。在被送往撒马尔汗和巴布缤的战俘中有一些造纸工匠。这些造纸工为当地传授了造纸术。当时,欧洲人在树皮上写字,埃及人用莎草写字,造纸术的传入,使欧洲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唐朝也对西方文化十分宽容,在长安建有罗亚斯德教寺院、伊斯兰教寺院,宫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目人的西方人才。据说倍受唐玄宗、杨贵妃宠爱的安禄山就是伊朗血统的混血儿。此后西方与西域同中国的交往不断,东方的丝绸、陶瓷、穿井术等源源不断的传入了西域,辗转到罗马,而西域的胡豆、番茄、石榴等也传入了中国,西域商人汇聚长安,使长安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东西方交流的大都会。
8世纪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后,带回去了很多西域文物到日本首都奈良。这些宝贵古代文物现在仍在奈良正仓院保存着。所以,日本奈良正仓院自豪的称奈良是丝绸之路的终点。日本最大的宗教佛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1988年日本奈良县政府还在奈良市举行大规模的丝绸之路博览会,把丝绸之路最东端延伸到了日本。
元代,此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经西域南道到达元大都,在朝廷任职达17年,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
在马可·波罗的书中记录着 “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马可·波罗还把中国龙的图案带回了欧洲,今天意大利石油公司的标志就是中国龙。
东秦岭的河南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都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及重要遗迹,考古发掘发现,在这汉唐雄风掠过之地,出土过西域俑、西方金币等;在定鼎门遗址还发现大量的骆驼蹄印、古道遗存。汉函谷关与崤函古道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整条线路上唯一的一处门和路的遗迹,斑驳的历史印痕至今历历在目,风尘的古道仍是今天人们的交通孔道。崤函古道也叫石壕古道,石板坡上的印痕系古代木轮车和铁轮车长期在石头上碾轧所致,印迹明显,亘古留存,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上一处极为珍贵的文化遗存。踩踩它还有烙印,摸摸它仍有温度,仿佛昨天的车马驼队刚刚走过,今天的人们又得重复往日故事。
从长安向西有分别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等。这些遗址就如秦岭山下的一串串明珠,相互关联着通向了远方,驼队叮当,商旅辐辏,为东西方交流送去了福音。从豫陕11处遗留的丝绸之路遗迹看,除彬县大佛寺外,其余10处都处在秦岭山中和秦岭山下,这使这座厚重的山岭成了丝稠之路的宝库与贯通的最有力见证。
从丝路走来不同种族的人群汇聚至长安,他们不仅带来了各自民族的风俗、技术,也带来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使唐代长安真正成为最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其佛教的发达众所周知,大雁塔耸立至今,昭示着佛教曾经辉煌灿烂。除佛教之外,还有经中亚传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统称之为“三夷教”。唐长安城中的布政坊、醴泉坊、普宁坊、靖恭坊、崇化坊便立有祆祠。而保存在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则表明了景教在中国传播的状况与影响。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丰富了唐代社会的精神生活,远远超出了丝绸所带来的繁荣景象。
丝稠之路在中国的三条线路均从长安出发。中线从长安转往平凉、会宁、兰州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洮、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三线中唯中线距离捷近和补给适中,却常常被战火阻断,人们不得不另寻南北两线开拓前行。而在汉代开拓丝绸之路时,由于中线和北线都被匈奴控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均经穿越西秦岭的南线,从临洮向西才分成南线和中线
秦岭陇西段丝绸之路属南线,从长安出发到陇县,出大震关翻越陇山,在张家川马鹿折南经清水,南过天水(古秦州),或从长安出发到宝鸡,西达天水,沿渭河西行经甘谷、武山、陇西(古襄武)、渭源、临洮。然后渡洮河,再经临夏(古河州),在永靖渡黄河出积石山经乐都至青海西宁,然后经大斗谷(扁都口)到张掖。这条路的陇山段开通于汉,盛于隋、唐,标准较高,石板路至今尚存,是丝绸之路上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在秦岭山中缘山越谷、跋山涉水一条古今交通大动脉。这条道路避开河西走廊上胡人的干扰,水草供给便利,沿途可以茶马互市互通有无,虽然迂回艰险,但人畜无生命危险,安全可靠。
逶迤于西秦岭的丝绸之路南线,一直是汉代丝绸之路中南线发端的关键路段,汉代的出使与归国均由此路行进,到宋元时期达到了鼎盛,一直延续到明清长达千年而不衰,是丝绸之路三条线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条,其关键是它投身于秦岭的怀抱,有山水的滋养,有南来北往物资和人文交流,更是把茶马互市的商贸功用发挥到了极致。
《滴露浸露》中称“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莫解”,西部游牧民族将茶作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可秦岭以北地区海拔高不产茶,而秦岭以南汉中是离西北最近的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的山南茶区。于是就产生了穿越秦岭“汉中买茶,熙河易马”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大多与丝绸之路南线重叠,东联汉江通江南接蜀道,西连丝路通西域达欧洲,把秦岭南北和东西的物资贸易推向了高潮,传向了世界。南茶北马,往来不断,盐铁丝麻,互通有无,一片繁荣。现在在秦岭深山留下的茶镇、茶店、煎茶铺、煎茶岭、煎茶坪等地名依然闪耀着昔日的光辉。
这些是秦岭对丝绸之路的眷顾,更是丝绸之路对秦岭的必然选择。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丝路商路。另外,在西秦岭甘肃的陇东、陇南地区还有两条丝绸之路,即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文。这首诗中形象地记述了唐代丝绸古道上驿站的繁忙景象。
从此,丝稠之路上的的光华不仅辉映了秦岭山下东方文明古国,而且把东方文明从秦岭发射向西方,让西方刮目相看。
今朝,我们站在秦岭山巅向东西看去,世界文明的两极仍在丝稠之路的东西两端,千年丝路的光焰仍然普照着世界,闪耀着无穷的光芒。
盛世起雄风,丝路申遗也已成功。太白山与阿尔卑斯山已经启动了旅游工作计划,丝稠之路沿线的中亚各国正在与中国联手,已经掀起了重振丝稠之路的雄风,陆路公路铁路的互联互通、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电力通讯联结等正在马不停蹄的推进,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已经启动。尚需时日,我们可乘上中国的高铁,当天就可以穿过这条东西之路、亚欧龙脉,重新将世界拥抱。[1]
作者简介
周吉灵,男,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