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亚鸽 |
中文学名: 中亚鸽 |
中亚鸽[1](学名:Columba eversmanni)体长26厘米,是一种小型的灰色鸽。背白色,翼上具两道不完整黑色横纹,颈侧有具绿紫色闪光的小块斑。甚似欧鸽,但背部白色;初级飞羽基部的浅色区域大些;头顶粉红,翼下较白,眼色浅而眼圈宽。
罕见季候鸟。繁殖在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区。栖居于耕地、悬崖及废墟稀疏有树的地方。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桑椹、玉米等农作物。 分布于土耳其斯坦至印度西北部。
外形特征
中亚鸽雌雄羽色相似。头顶灰而沾葡萄酒色。眼先、颊、耳覆羽、颏和喉鸽灰色。后颈及肩间部灰色而带绿色及紫红色光泽。颈侧各有一个显著的浅铜红色块斑;背和肩灰色,下背白色,腰和尾上覆羽石板灰色,羽缘较暗褐。尾羽大都灰色,具宽阔的黑包端斑;外侧尾羽还贯以浅灰色横斑;翅上覆羽大都鸽灰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基部黑色,在翅上形成两道黑色横斑,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灰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内侧基部白色,内侧次级飞羽与背同色;但羽基具一宽阔的黑色横斑;胸鸽灰色,缀有葡萄酒色。腹和尾下覆羽灰色。尾下覆羽较暗。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虹膜浅黄或金黄色。嘴淡黄色沾绿,基部沾灰,蜡膜白色,脚肉色,爪角褐色。
中亚鸽与欧鸽同属鸽形目,鸠鸽科,鸽属而且特别相似,但中亚鸽背部白色;初级飞羽基部的浅色区域大些;头顶粉红,翼下较白,眼色浅而眼圈宽。虹膜-黄色;嘴-黄色;脚-肉色。而欧鸽体长31厘米的灰色鸽。胸偏粉色,颈侧具金属绿色块斑,翼具两道黑色纵斑纹。与原鸽的区别在腰灰,翼上纵纹不完整,初级飞羽具黑色缘,颈部金属亮紫色少,眼色更深。虹膜-褐色;嘴-黄色;脚-红色。
大小量度:体重183-284克,体长260-300毫米;嘴峰15-18毫米;翅190-208毫米,尾96-105毫米,跗跖24-28毫米。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结成小群,性活泼,飞行快而有力。主要以浆果、无花果等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农作物种子。常出没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觅食。有时也到林外农地和水稻田觅食。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桑椹、玉米等农作物。
栖身环境
栖息于荒漠、山脚平原、和森林中的岩石和悬岩地带,尤其林中河谷两岸悬崖峭壁处。
生长繁殖
中亚鸽的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树洞、动物废弃洞穴和废弃的建筑物上及墙洞中。也在岩壁洞穴中营巢。巢内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卵的大小为33.2-38.1×25.7-28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
鸽子育雏期,在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泌乳素(又称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鸽乳。鸽乳是由雌鸽和雄鸽的双侧侧囊淋巴区,即嗉囊床淋巴区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脱落分泌的充满脂肪颗 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组成,初乳期后逐渐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颗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头一般在开始进人孵化状态的第4-5天,雄雌鸽的嗉囊床开始萌动,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进入育雏前状态。第13天其厚度和宽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 透明略带黄色的鸽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鸽出壳后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开始减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续呕雏到2周龄左右,嗉囊床开始萎缩,而鸽乳分泌也逐渐停止。
食糜浆中逐渐掺入由腺胃返流而来的通过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浆,然后变成直接饲喂掺水的颗粒饲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时出壳,孵性好的鸽最长可继续孵化 延迟到第22-24天(这些都和鸽的 孵性、孵化季节和胚胎发育信息反 馈、胎雏的破壳频率等有关,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雏期往往会自动延长孵化期,而在酷暑闷热天往往难 以坚持),此时育雏鸽就会伴随着嗉囊床的萎缩而自动停孵[2]。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土耳其斯坦至印度西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 1994)。罕见季候鸟。繁殖在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区[3]。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中亚鸽为夏候鸟,在中国仅见于新疆、数量稀少,应注意保护。这个物种已经在过去的时间里迅速下降,可能是因为在其越冬地农业占地和狩猎,并有可能其繁殖地栖息地丧失的结果,而这种下降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这些因素限定其生存状态脆弱。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 该物种还被列入中国《"三有"保护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