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期刊)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知网 的图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内创伤骨科界惟一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月刊。本刊一直秉持“质量至上,创新办刊,提升影响”的办刊理念,致力于尊重和维护读者权益、扩大学术传播的核心价值与强化品牌效益的元素[1]积淀。

近年来,《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各项学术质量指标不断攀升,2010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及他引率分别为1915、0.459、0.91(核心版),综合评分为45.1分,在59种外科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名,在我国骨科领域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2011年124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中,编辑出版质量得分96.7分(总分为105分),编辑出版质量得分排名第20名,学术质量得分排名为第36名,综合质量得分排名为第26名。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并与万方数据库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由中华医学会统一签订)。2011年本刊荣获第四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为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多元化社会功能,本刊开业界先河于2007年始重点推出了每期的固定大型专栏——《骨科新视点》,出刊68期以来,《大家本色》栏目先后报道了钟南山院士、钟世镇院士、王正国院士、戴尅戎院士、邱贵兴院士等的大家本色,其他主要栏目还有骨科会客室、医生家庭、时事聚焦、新闻特写、本期TOP作者、科技前沿等栏目,极大地增强了学术期刊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人文性,其以全新的、非学术的视角与风格,成为了科技期刊实现多元化社会功能的排头兵,得到了中华医学会领导的首肯和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与推崇。

为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打造国际论坛知名品牌,与杂志配套推出了每两年一届的“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目前已举办4届,2013年将举办第五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

办刊历史

1999年9月,《中国创伤骨科杂志》创刊。

2002年,《中国创伤骨科杂志》更名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2年3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国内外正式发行

2004年1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由季刊改为月刊,每月15日出版。

2014年12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入选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主要栏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主要栏目有临床研究论著、应用解剖、生物力学、组织工程、综述、继续教育教程、病例报告、临床经验等。

读者对象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

报道内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2]培养,报道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

人员编制

截至2012年7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官网显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有顾问12人、总编辑1人、副总编辑7人、编辑委员103人、通讯委员91人。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2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共出版文献2089篇。

据2020年2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载文量为5974篇、基金论文量为1490篇。

收录情况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扩展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波兰《哥白尼索引》、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0年2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被下载284122次、总被引29057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481、(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408。

据2020年2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被引量为55770次、下载量为555378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影响因子为2.2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222名。

视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相关视频

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优秀论文及经典病例大赛
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优秀论文、经典病例大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