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华蟾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蟾蜍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中华蟾蜍

界:动物界

蛙形目

蟾蜍科

蟾蜍属爬行动物

中华蟾蜍,为蛙形目蟾蜍科蟾蜍属爬行动物。 [1]

简介

中华蟾蜍:别名大蟾蜍_癞肚子_癞蛤蟆_中华大蟾蜍,为蛙形目、蟾蜍科、蟾蜍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俄罗斯、朝鲜,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省区。栖息于不同海拔的各种生境,数量较多。多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从间。不仅是农作物、牧草和森林害虫的天敌,且蟾酥、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的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从蟾蜍体上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获得。但要合理开发利用,不能乱捕滥捉。

属水陆两栖爬行动物,喜湿、喜暗、喜暖,体粗壮,皮肤粗糙,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园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舌分叉,舌面有大量粘液,可随时翻出嘴外,自如地把食物卷入口中。

科目分类:蟾蜍 生存环境:湿地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居住环境:两栖 最大体型:13cm

性情分类:温和 寿命年限:10年 适宜温度:23℃±4℃ 食物饲料:昆虫

中华蟾蜍形态特征

体长9-13cm。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突出,对活动着的物体较敏感,对静止的物体迟钝。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1个。躯体粗而宽。四肢粗壮,前肢短、后肢长,趾端无蹼,步行缓慢。

中华蟾蜍生活习性

气温下降至10℃以下,多钻入在水底泥中、砖石洞、土穴中冬眠。气温回升到10℃以上结束冬眠,在水池朝阳面的浅水区或岸边活动。白昼潜伏,夜间和雨后最为活跃,主要以蜗牛、蛞蝓、蚂蚁、蚊子、孓孓、蝗虫、土蚕、金龟子、蝼蛄、蝇明及多种有趋光性的蛾蝶为食。

中华蟾蜍饲养方法

大规模养殖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向阳安静的地方建池。并建产卵池、蝌蚪池、成蟾池。产卵池是供蟾蜍产卵时的场所,并栽植些水草。成蟾池要有防逃设施,池子上面搭遮阳棚,或在四周栽种丝瓜、佛手瓜、葡萄、扁豆等蔓类植物。野生情况下,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

中华蟾蜍雌雄分辨

雄蛙较小,前肢内侧3指有黑婚垫,无声囊。在繁殖季节,雄蟾蜍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斑纹。雌蟾背面斑纹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其蝌蚪喜成群朝同一方向游动。

中华蟾蜍繁殖方式

中华大蟾蜍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前在水中生活,变态后主要在陆地生活。繁殖季节大多在春天,当水温达12℃以上,在静水或流动不大的溪边水草间交配产卵。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卵在管状胶质的卵带内交错排成四行。卵带缠绕在水草上,每只产卵2000-8000粒。卵呈黑色,双行排列于的卵袋里。

参考来源

  1. 中华蟾蜍,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