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农业科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农业科学(期刊)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知网 的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CN11-1328/S,ISSN 0578-1752,是农业多学科学术性刊物,包括作物科学、畜牧兽医科学、农业资源/生态/环境、食品科学[1]等。前身是1950年创刊的《农业科学通讯》。1960年正式改刊名为《中国农业科学》。经过几代农业科学家和编辑们的不懈努力,《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已经发展成为农业行业领衔期刊之一。刊发的农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类研究论文,代表了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网络下载率、H指数、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权威因子、综合得分等重要统计指标一直居国内农业综合性期刊最前列位次。2011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核心版发布的本刊总被引频次为6823,全国农业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2位;影响因子1.154,在农业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一位;综合评价排名,在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中列第23位。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多年来,特别是启动远程/双盲审稿体系以来,已在农业科学界和期刊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1999—2011年间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1999),“双高期刊”(2001)“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3,2005),中国农学会全国农业优秀期刊特等奖(2004,2006),中国期刊协会 “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09),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10),2001年以来9次获得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称号,2次“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北京大学图书馆1992—2011年连续6次遴选为综合性农业类核心期刊,并一直排名第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连续2届遴选为“权威期刊”(2008,2011)。

期刊简介

本刊为综合性农牧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我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生物技术、植保、土肥、畜牧、兽医、研究简报等。本刊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管理干部。

主要栏目

中国农业科学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园林··贮藏··保鲜··加工;畜牧··兽医··资源昆虫”栏目。

影响力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两个最重要的学术评价指标,一直居于全国农业学术期刊界最前列或前列位次。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本刊2006年影响因子为1.247,达到历史以来最好的水平,总被引频次达到3942,在农业科技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5位。 根据清华大学[2]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7年12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2006年web下载总频率为74.4%。 这一数字比上年的34.8%翻一番。

他引率指标多年来一直在90%—95%,表明本刊影响因子数据主要是以他刊引用为主获得的,自引率仅占极小的比例。

收录情况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信息中心CABI、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

1999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国家期刊奖”称号;

2001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方阵最高阵列“双高”(高影响力、高学术水平)称号;

2002年列中国科学院“全国农林学术期刊显示度”第一名;

2002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二等奖);

2004年获中国农学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评比特等奖;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二等奖);

2006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五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金犁奖评比特等奖;

1999—2008年连续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科技期刊经费资助。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视频

中国农业科学 相关视频

54秒|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三个模式”的探索在理论创新上做了重要贡献
最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海南三亚设立南繁育种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