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國家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國家圖書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南大街33號,分為總館南區、總館北區和古籍館,是中國國家總書庫、書目中心、古籍保護中心,是世界最先進、規模最大的國家圖書館之一。

國家圖書館前身是籌建於1909年9月9日的京師圖書館,至1931年,文津街館舍落成(現為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北京圖書館。1987年新館落成,1998年12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圖書館更名為國家圖書館,對外稱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於2008年9月9日正式開館。這座現代化的數字圖書館,將成為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獻收藏基地,同時也是國內最先進的信息網絡服務基地。 二期新館開館後,國家圖書館新增讀者座位2900個,日均接待讀者能力增加8000人次,館舍面積達25萬平方米,成為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莫斯科圖書館的世界第三大圖書館[1]

職責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國家總書庫,國家書目中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履行國內外圖書文獻收藏和保護的職責,指導協調全國文獻保護工作;為中央和國家領導機關、社會各界及公眾提供文獻信息和參考諮詢服務;開展圖書館學理論與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指導全國圖書館業務工作;對外履行有關文化交流職能,參加國際圖聯及相關國際組織,開展與國內外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

歷史沿革

晚清時期

宣統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軍機大臣、學部尚書張之洞的奏請,籌建京師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調內閣大庫、翰林院、國子監南學書,以及文津閣《四庫全書》、敦煌劫餘遺書作為基本館藏。京師圖書館成立後,繆荃蓀首任監督。

1916年,教育部飭京師圖書館,凡在內務部立案的出版圖書均交京師圖書館庋藏,國家圖書館職能開始體現[2]。  

民國時期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國立京師圖書館更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隸屬大學院。為解決經費問題,經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簡稱「中基會」)談判並簽定協議。

1929年8月,國立北平圖書館與中基會屬下的北海圖書館合併,合併後館名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直接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會合組的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領導。中海居仁堂為一館,北海慶霄樓為二館。 1931年,在文津街建成了新館舍。

抗日戰爭期間,該館部分館藏和館員南遷,並陸續在上海香港昆明重慶等地建立了辦事處。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館駐各地辦事處及藏書,除存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善本書和自南京台北的18箱內閣大庫輿圖外,陸續運回北平。在此時期內,該館多次遇到嚴重的經濟困難。

建國初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9月27日更名為國立北京圖書館,歸屬文化部領導。

1951年6月,更名為北京圖書館

1958年6月,改屬北京市領導。

1960年11月,重歸文化部領導。

改革開放

1975年3月,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提議並批准興建北京圖書館新館[3]

199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圖書館更名為國家圖書館,對外稱中國國家圖書館。

1999年4月16日,江澤民主席為中國國家圖書館題寫館名。

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自動化工作起步於70年代中期。1989年大型計算機綜合管理系統啟動,進行圖書館自動化應用系統的開發與實踐。

從1995年開始,按照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的思路,制定了《國家圖書館網絡建設發展規劃(1997-2000)》,集中力量,在網絡建設、軟件開發、數據加工等方面開展攻關。

1999年2月,在中國國內圖書館界率先採用先進的千兆位以太網絡技術,開通了擁有3000個信息節點的館域網,將各個應用子系統連接起來。在互聯網建設方面,開通了國際互聯網中國國家圖書館站點;分別與國務院辦公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實現了100M速率的專線聯接;與中國計算機公用網、中國教育科研網、中國科技網及北京有線電視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全國有線電視網、網通等實現了高速互聯,使國家圖書館初步建成網上信息資源的中心樞紐。

200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暨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正式立項,作為國家信息產業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已列入國家「十五」計劃,國家經費總投入為12.35億元,開始付諸實施。

2002年起,中國國家圖書館還承擔了二項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中華再造善本工程」、「送書下鄉工程」。

2003年10月28日,中國國家圖書館ALEPH500計算機綜合管理系統已全面投入運行。

2018年11月,中國國家圖書館總館南區(原北京圖書館)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

2019年11月,發起成立「守望漢字」聯盟[4]

新館開放

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在設計上體現了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二期新館給讀者的第一印象是水平伸展的體態和簡約風格,其巨型鋼結構屋頂宛如一本"書",由一個個"人"支撐於充滿了濃重中華文化色彩的底座之上;一部長28米、高13.45米的無支撐扶梯從二樓直通四樓,方便讀者進出閱覽室;國家圖書館的四大專藏之一的《四庫全書》則置於標誌性中庭與讀者閱覽區之間,從地下一層延伸到地上一層,讀者從任意角度均可欣賞,其古樸堅實的書架書盒因其富於節奏感的排列而呈現建築之美。

同時,無線上網技術覆蓋全館,讀者可使用自帶便攜式電腦,隨時獲得最新的網絡信息;圖書館配置的560台電腦則分布在電子閱覽室等區域,方便讀者在互聯網上和館域網上查閱超過百萬冊(件)電子書籍;在老館東門和新館大門處設置的兩個自動還書機,滿足了讀者全天24小時均可還書的需求;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以及通過OPAC(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向讀者提示的閱覽區圖書的當前架位信息,可實現讀者自助借還圖書。尤為值得說明的是,視覺障礙人士可通過語音控制電腦,通過"盲人數字圖書館"獲得與正常讀者一樣的數字信息資源。

此外,二期新館外牆及頂棚全部採用玻璃幕牆裝飾,閱覽室利用從玻璃頂棚和30多個採光窗射進的光線採光,極大地節約了照明用電,可使照明度比老館提升50%以上;樓宇自控系統對冷熱水系統、空調系統、通風系統、環境監控系統等各系統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達到了節電、節省人力、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以及降低建築的運行費用等目的。

手持閱讀器可隨時隨地享書趣

中關村南大街人來人往,一座新穎的建築吸引着眾人的目光,隱約飄來的書香更是讓人陶醉,這裡就是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暨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今天下午2時,這裡正式開館接待讀者。本報記者也於昨天下午提前去國家圖書館二期一探究竟。

鎮館之寶

任意角度賞《四庫全書》遠遠望去,國家圖書館外形輕盈,表面光亮可鑑、讓人感到懸浮於空中的"大屋蓋"就會映入眼帘,那屋蓋仿佛就是一本大百科全書,就等愛書的人前來一頁頁翻閱。

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主體外觀為典雅的灰色調,而走進其中卻發現大量中國紅的運用--辦證處的紅色讓人一下就會沉靜下來。閱覽室裡面大量棕黃色的運用讓人對書竟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就是這三種主要色調勾勒出一個獨具韻味的圖書館。

在新館通透開闊的中庭,國圖四大鎮館之寶之一的《四庫全書》置身其中。這讓新館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功能外,還平添了展示中國悠久文化和珍貴歷史遺產的功能。

置身開放、舒適、現代的閱覽大廳,從任意角度都能欣賞到這一人類文明的瑰寶,而它的書架和裝書的木盒因其統一有序且富於節奏感的外觀而流露出建築之美[5]

虛擬導航

「打手勢」找尋心儀圖書小小咖啡廳內飄來濃郁的香味,到學津堂內與名家一起沉浸在知識的海洋,新館的一層就是這麼讓人放鬆。而來到二層辦證處的東北角,則是新科技的體驗--虛擬現實體驗區,相信大家都不會錯過。

前進還是倒退,左邊還是右邊,一開始進入7萬多平方米的新館,你是不是有點手足無措,覺得書籍都在和你「捉迷藏」。而在虛擬現實體驗區內,通過人體手勢識別系統,你可通過手勢動作以非接觸方式與虛擬導航系統進行實時互動,這樣就會明了國家圖書館二期新館的物理建築結構和閱覽室分布情況等。找到心儀的書籍就是很輕鬆的事情了。

不僅是在館內的這個虛擬系統可以體驗,即使你身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只要那裡有互聯網,就會體驗到國家圖書館二期新館的3D場景。因為新館已通過建模與Web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可以呈現在全世界網絡用戶的面前。

科技還體現在無線上網。無線網絡已覆蓋整個館區,讀者自帶便攜式電腦,可在館內任何區域實現無線上網,隨時獲得最新的網絡信息。

動動手指"翻閱"國圖瑰寶

在二層的一個角落,一個一米見方的觸摸屏引人注目。在這裡,讀者直接以觸碰方式輸入指令到透明面板,通過觸摸屏互動界面,便可以更直觀地閱覽館藏古籍、電子報紙等數字資源,體會到更多的閱覽樂趣。

想看報紙了,點一下即可。觸摸屏內提供10種電子報紙供讀者閱讀,只需動動指頭,就可以對報紙頁面進行隨意移動、縮小、放大、翻頁,自由閱讀屏幕上的報紙內容,獲取新鮮資訊。

觸摸屏上"國圖瑰寶"的選項定會讓人眼前一亮。輕點一下,便可看到在線展示的國家圖書館四大專藏--《敦煌卷子》、《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以及甲骨金石等館藏精品。其中還有更令人叫絕的《資治通鑑》手稿。據介紹,國家圖書館藏《資治通鑑殘稿》一卷,為宋代司馬光手書原稿。此稿寬33.8厘米,長130厘米,共計29行,465字。

五大版塊資源全免費

新館四層,是中文報紙和期刊區。而數字共享空間則凸顯了新館的特色,媒體體驗中心、網絡學習區、數字科研區、電子商務區、網絡交流區構成五大版塊。

有關負責人介紹,媒體體驗中心的內容為歌曲CD以及DVD等;網絡學習區則相當於一個讀者課堂,可以教讀者運用圖書館的資源;數字科研區、電子商務區則分別為科研人員和商務人士準備,內存有大量的科研信息、論文、商務信息、市場動態等等;網絡交流區則類似一個沒有安裝遊戲的網吧,可以運用一切聊天工具來交流。"我們的每台電腦都有這五大版塊,只是每台的鼠標右鍵設置不同,從而來滿足各種人士的需要,資源都是免費的,但是考慮到兼顧公平公正,讓每位讀者都有機會使用設備,所以採取每人只能使用一小時,但是要收機時費,第一小時免費,從第二小時開始起每小時兩元。"有關負責人說。

手持電子書

隨時隨地閱讀,隨心隨意閱讀?這個願望在國家圖書館二期新館就能實現。國家圖書館二期新館為讀者提供了80部手持電子書閱讀器,每部閱讀器內預裝500本電子圖書。這種手持電子書閱讀器是一種便攜式的手持電子設備,專為閱讀電子書設計,具有大屏幕的液晶顯示器,內置芯片,可以方便地下載電子書。

怎麼來使用這種手持閱覽器呢?工作人員介紹,持有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的讀者,可在數字共享空間辦理手持電子書閱讀器的使用手續,並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通過國家圖書館購買的電子圖書資源平台完成電子書資源下載,也可將手持電子書閱讀器的USB接口連接到國家圖書館館區內已聯網的任意一台計算機,登錄國家圖書館電子圖書資源平台,檢索到所需電子書後,點擊"下載到手持電子書閱讀器"即可。目前國家圖書館電子圖書資源平台提供的電子圖書總量約19萬種、38萬冊,年鑑1000餘種,這個數量今後還將不斷增加。

國家圖書館工作人員提醒,手持電子書閱讀器限館內使用,當日歸還。如果讀者自帶移動閱讀終端,也可以通過國家圖書館網站實現授權電子圖書的下載、更新和借閱,從而攜帶至任意地點,在任意時間實現閱讀。

自助借還書

在探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國家圖書館的中文圖書外借室,通過一張小小的電子標籤,藉助自助借還設備,讀者就可以自助借閱圖書館內的圖書資料,從而避免流通櫃檯的擁擠與排隊等候,整個過程大約十幾秒;而還書的過程則更為簡便,讀者不用攜帶讀者卡,直接將圖書放置在自助借還書設備上或將待還圖書放入自助還書窗口,便可完成還書的手續。極大節約讀者時間。

特別提示

和一期工程一樣,在新館,年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與外籍人士,只要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身份證、軍人證、護照、港澳通行證、台胞回鄉證、戶口簿),填寫《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申請表》即可辦理讀者卡,也可以自己去自助辦證機上快速的辦卡。首次辦理時免除工本費。年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證即可直接進入開架閱覽室,但只限閱讀,不能外借。

館藏資源

據2018年10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文獻3768.62萬冊,其中古籍文獻近200萬冊;數字資源總量超過1000TB。館藏繼承了南宋以來歷代皇家藏書以及明清以來眾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館藏可遠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遺書、西域文獻、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輿圖、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餘萬冊件。「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文津閣《四庫全書》被譽為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大專藏」。

民國期刊

據2018年10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1911年至1949年時期的民國文獻專題共計有352萬餘張圖片,4351種期刊電子影像,數據儲存量達到2TB,內容包括了中國近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歷史概況、軍事文獻、民國抗日將領和其他民國人物的文獻等。

地方文獻

據2018年10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地方志」專題圖片數量達到40多萬頁,資源儲存量超過1TB。「地方志」專題包含了陝西山東湖北雲南貴州新疆江西青海等地的地方志,種類包括通志(存目)、府縣誌、鄉鎮志、山水志等,既有建國前的古籍方志,也有的新編方志,詳盡地反映了各地數百年間政治、經濟、軍事、人文、山川、地理、任務、謠諺、方言等各領域的民生省情。

數字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總量達1323.35TB,與2015年相比增加162.37TB。其中:館藏特色數字化資源1059.69TB,外購數據庫101TB,網絡導航和網絡資源採集114.73TB,徵集數字資源42TB,電子報紙呈繳5.93TB。資源內容主要包括:電子圖書3765676種4246420冊,電子期刊55882種,電子報紙11596種,學位論文6410080篇,會議論文6073228篇,音頻資料1111154 首,視頻資料150705 小時。

支撐保障

截至2016年12月,中國國家圖書館開通了一卡通、24小時自助圖書館、自助辦證系統、RFID自助借還系統、自助複印機,「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中國殘疾人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移動閱讀平台、「掌上國圖」微信、「掌上國圖」APP、「中國國家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等。

組織體系

隊伍建設截至2016年12月,中國國家圖書館在編員工1529人,本科學歷以上占86%;其中,正高級職稱65人,副高級職稱398人,中級職稱717人,初級職稱235人。

機構部門

據2018年10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中國國家圖書館設有辦公室、人事處、財務處、業務管理處、黨群工作辦公室、紀檢監察處、審計處、離退休幹部處、國際交流處(台港澳交流處)、國有資產管理處、法律事務處、保衛處、基建工程辦公室、研究院、中文采編部、外文采編部、典藏閱覽部、立法決策服務部、參考諮詢部、數字資源部、信息技術部、縮微文獻部、社會教育部、展覽部、古籍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辦公室、《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工作辦公室、國圖藝術中心、出版部、後勤服務管理中心、中國圖書館學會秘書處、中國古籍保護協會秘書處33個機構部門。

讀者指南

中國國家圖書館由位於文津街的古籍館和位於白石橋的總館南區、總館北區構成,形成三位一體的館舍布局。古籍館主要提供普通古籍、外文善本、地方志家譜文獻服務和臨時主題展覽服務;總館南區提供外文文獻、中外文專藏文獻的專業性服務和國家典籍博物館展陳服務;總館北區提供以中文普通文獻借閱、電子文獻、音視頻資源服務和少年兒童服務為主的大眾服務。

1、本館開架借閱區面向年滿13周歲讀者開放,13至15周歲讀者入內須憑國家圖書館讀者卡,其他讀者憑國家圖書館讀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入內。

2、本館閉架借閱區面向年滿16周歲並持有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的讀者開放

3、少年兒童館接待15周歲及以下少年兒童,憑讀者卡入內。學齡前兒童須有監護人陪同,陪同監護人(限一位)憑有效證件入內。

4、請妥善保管隨身物品,大尺碼箱包(大於18.4cm×13cm)及其他與借閱無關的物品須憑有效讀者卡或身份證免費寄存至存包處。

5、請勿攜帶個人書、刊、報(含從本館借出的圖書)進入閱覽區自習。

6、請勿在館區內從事與國家圖書館所提供服務無關的活動

7、請勿攜帶食品、液體物品入館。

8、禁止在館區內吸煙和使用明火入館須按規定接受安檢,禁止攜帶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險品。

9、請注意儀表着裝,衣冠整潔得體,言談舉止文明

10、請遵守公共秩序和國家圖書館相關管理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管理,自覺維護參觀秩序和良好的閱讀環境。

開館時間

總館南區:周一至周日9:00-17:00

總館北區: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少年兒童館: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 籍 館:周一至周五9:00--17:00

服務設施

區域名稱

服務內容

服務項目

工具書區 文津閣四庫全書(影印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版)及相關叢書(中廳負一層),世界主要文種的外文百科全書、字詞(辭)典、傳記資料、書目索引等外文工具書(中廳一層),各類中文百科全書、字詞(辭)典以及部分港澳台地區出版的中文工具書(中廳二層)等藏書3萬餘(件),部分存放於總館一期的外文工具書和美國化學文摘(CA)提供閉架閱覽。 圖書開架閱覽、諮詢導讀等。

中文圖書區 近年出版的部分中文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圖書以及部分圖書的配套光盤四十餘萬冊(件);用於數字資源服務計算機138台,閱讀光盤用機6台。 圖書開架閱覽、光盤閉架閱覽、數字資源服務、諮詢導讀、文獻複製、研究室服務等。

經典圖書區 著名獎項獲獎圖書;名家名著;國學經典;對人類思想、科技史及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圖書;目前出版的比較有影響的叢書;各學科學術史中所提到的經典名著等,藏書一萬餘冊。 圖書開架閱覽、光盤閉架閱覽、電子資源服務、諮詢導讀、文獻複製等。

自助複製處 為讀者提供自助複製服務。老年人(憑老年證或65歲以上)、殘障人士(憑殘疾人證)、孕婦可由各自助複製處輔導人員代為複製。

自助複印流程: 確認卡內有足夠的金額——>刷卡——>輸入密碼(默認為生日6位——年年月月日日)——>複印(依面板標註尺寸放好原稿,選擇需要的紙張,按開始鍵啟動)——>確認消費金額——>再次刷卡退出。

綜合諮詢台 為到館讀者及非到館讀者(電話服務)提供綜合業務諮詢,解答讀者的一般諮詢,輔導查找館藏。

辦證處 辦理國家圖書館讀者卡或第二代身份證的借閱功能,並辦理證卡掛失、補辦、退卡、增減功能、年度註冊、證卡充值、退費等相關業務。

目錄查詢區 提供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OPAC),實現本館館藏文獻目錄檢索及續借、預約等服務。

外文文獻閱覽室 最近1年的西文圖書(包括原法律閱覽室和海外中國學文獻中心的部分西文圖書),藏書約12000冊;閉架提供1975年以後(含1975年)的西文圖書;最近1-2年的西文、日文、俄文期刊(包括原法律閱覽室和海外中國學文獻中心的西文期刊),近5700種;用於數字資源服務計算機34台,閱讀光盤用機2台。 開架閱覽、閉架閱覽、光盤閉架閱覽、數字資源服務、諮詢導讀、文獻複製等。

日本出版物文庫閱覽室 最近一年的日本出版物文庫圖書約10000冊。 開架閱覽、光盤閉架閱覽、數字資源服務、諮詢導讀、文獻複製等。

中文報紙區 近兩年(含當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地市級以上280種中文報紙。提供建國後中國大陸出版的在本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OPAC)上檢索到的中文保存本報紙(我館有縮微製品和數字資源的中文保存本報紙原則上不提供閱覽) 開閉架閱覽、諮詢導讀、無線網絡電子資源服務、文獻複製等。

中文期刊區 近兩年(含當年)中國大陸出版的中文期刊近11000餘種,其中開架近6000餘種,閉架近5000餘種。 期刊開閉架閱覽、諮詢導讀、無線網絡電子資源服務、文獻複製等。

基藏中文圖書閱覽室 提供基藏庫收藏的2003年(含2003年)以後中文圖書;用於閱讀光盤用機1台。 閉架閱覽、光盤閉架閱覽、諮詢導讀等。

保存本閱覽室 保存本系指為履行建設國家總書庫職責入藏的永久保存的館藏中文文獻。本閱覽室提供中文保存本圖書、三年前保存本期刊、三年前台港期刊供讀者閱覽。 閉架閱覽。

中國年鑑閱覽室 提供中文年鑑(紙本,光盤,全文數據庫)的閱覽服務,以及互聯網上免費獲取的年鑑全文資源導航服務。讀者可通過國家圖書館網站和閱覽室的宣傳欄及時了解中國年鑑閱覽室每個月的新書書目,以及新創刊年鑑的內容介紹。室藏年鑑數量約2萬餘冊(件),閱讀光盤用機4台,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OPAC)用機4台,內設閱覽座位32個。 保存本文獻憑國家圖書館讀者卡閉架閱覽。

縮微文獻閱覽室 國外博士論文、中文報刊、民國圖書、1931年-1934年間江西蘇維埃政權出版物、日本政府出版物、英美政府解密資料和早期來華傳教士文集,以及1850年前西方出版的有關中國的書籍、世界各國語種詞典和各國人物傳記等膠捲或平片。其中外文資料最早可追溯到1498年,中文資料最早可追溯到1862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學習的珍貴資料。 縮微文獻閉架閱覽、諮詢導讀等。

學位論文閱覽室 本館收藏的博士學位論文20餘萬種。 閉架閱覽、諮詢導讀、文獻複製等。

數字共享空間 180多個中外文數據庫和10餘萬張光盤;用於數字資源服務計算機236台。 數字資源及互聯網服務,多媒體資源閱覽,手持閱讀器借閱服務、殘障人士特殊服務、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資源體驗、用戶信息素質培訓等。

人工服務處 提供掃描、打印、拍照、裝訂等多項業務。

借閱指南

1、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身份證、戶口簿、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原件和複印件,到館填寫《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申請表》後辦理。不提供任何形式的異地辦理、他人代辦,首次辦理時免除工本費。

2、年滿 16周歲的中國公民與外籍人士。

3、讀者卡、少年兒童圖書館讀者卡丟失須到相應辦證處掛失。若又找到原卡,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相應辦證處解除掛失。未找到原讀者卡,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交工本費補辦新卡,原讀者卡同時作廢。押金仍然有效。

4、每人限辦一張讀者卡、少年兒童圖書館讀者卡。

5、讀者卡、少年兒童圖書館讀者卡只限本人使用,請勿轉借。

6、辦理時間及地點:總館北區:北區二層北側。

周一至周五 09:00-21:00-周六、日09:00-17:00(人工服務辦理讀者卡及加、減功能時間為:周一至周日09:00-16:30。

借閱制度

1、憑本人讀者卡/第二代身份證在各閱覽室閱覽書刊資料,在閱覽室、借閱區門口的驗證處通過讀卡機確認證件的功能有效後,即可入內。

2、閱覽室的書刊資料僅供室內閱覽。

3、閱覽開架圖書,每次限取四冊;閱覽開架報刊,每次限取1種/1年,閱後放在指定地點,請勿自行歸架。

4、閱覽閉架書刊資料,須填寫索書單,交由工作人員提取,閱畢歸還,請勿隨意亂放

5、閱覽基藏書刊資料,須在本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OPAC)(或卡片目錄)中檢索書目並發送請求(或提交索書單),由工作人員提取書刊資料。書到出納台而當日不取書刊者須交納違約金0.30元/冊。基藏庫書刊須當日歸還,逾期歸還須交納違約金5元/冊/日。

6、複製書刊資料,須填寫複製申請單並承諾遵守著作權法,在指定地點辦理複製手續,複製後請立即歸還

7、閱覽室的書刊資料未經許可, 不得擅自攜出室外,私自將書刊資料夾帶出室者,按偷竊行為處理。

視頻

中國國家圖書館相關視頻

中國國家圖書館簡介


國家圖書館宣傳片
中國國家圖書館測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