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两个独立办学实体之一(另一个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俄罗斯外籍院士5名,博士生导师206名,教授205人,副教授301人。在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31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球科学研究的基地。学校现有18个院(系、部),47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117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59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9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授权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和教育8个学科门类;在职教职工1313人,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继续教育在读生2.5万人。

目录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学校分别在北京沙滩(原北京大学地质馆)、端王府夹道(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河北宣化地质学校三处办学[1]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任筹委会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学校决定每年的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12月24日,政务院任命红军老干部刘型为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尹赞勋教授任副院长。

1954年后陆续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

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办学。

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原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

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9年7月,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2]

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相关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航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