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地震学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地震学会主要发起者为国家地震局及北京有关单位。1979年6月,经中国科协批准筹备,同年7月16日召开首次筹委会,推选顾功叙为主任。1979年11月21日在辽宁省大连市成立,并召开了首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大会,顾功叙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历届理事长为:顾功叙、陈运泰、丁国瑜、陈颙、张国民、张培震,目前为第九届理事会

机构简介

中国地震学会(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是由中国从事地震科技研究和参与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1]的、公益性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地震学会于1979年11月21日在辽宁省大连市成立。

截至2017年5月,中国地震学会下设分支机构27个;截至2012年年底,学会拥有会员1687名。

建设成就

学术活动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为了促进中国地震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交流近年来大地测量在地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地震学报》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地球物理学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已被科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杂志、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等数据库[2]收录。

《国际地震动态》刊登地震预报、地下流体等地震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专题文章。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震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地震台网布局;台站仪器标定;台站技术革新;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和各种技术在地震学地磁学中的应用;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地震》设有地震学术论文、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研究简报、地震目录速报等栏目。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李善邦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

为继承中国地震学界卓越科学家李善邦教授在开拓和发展中国近代地震科学方面的业绩, 发扬李善邦教授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和十分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热爱科学事业,中国地震学会特设立"李善邦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

人才建设

为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通知”和“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2017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的精神,学会组织了2017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建设工作。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会徽外部轮廓呈圆形,中心由地动仪构成的基础图案。底色为白色,地动仪为黑色。

精神宗旨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团结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地震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和讨论,活跃学术思想,推动自主创新,促进学科发展;

发掘和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普及地震科学技术知识,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在政策、法规制定和重大决策中的科技咨询作用,为防震减灾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法人资格怎么确定,找法网,2021-12-03
  2. 推荐|国图最常用的10个文献数据库,搜狐,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