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地震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地震學會主要發起者為國家地震局及北京有關單位。1979年6月,經中國科協批准籌備,同年7月16日召開首次籌委會,推選顧功敘為主任。1979年11月21日在遼寧省大連市成立,並召開了首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一次學術大會,顧功敘當選為第一屆理事長。學會會址設在北京,歷屆理事長為:顧功敘、陳運泰、丁國瑜、陳顒、張國民、張培震,目前為第九屆理事會

機構簡介

中國地震學會(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是由中國從事地震科技研究和參與中國防震減災事業的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的、依法登記成立的、具有法人資格[1]的、公益性的、全國性的學術團體。

經中國科協批准,中國地震學會於1979年11月21日在遼寧省大連市成立。

截至2017年5月,中國地震學會下設分支機構27個;截至2012年年底,學會擁有會員1687名。

建設成就

學術活動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

為了促進中國地震大地測量學、地球動力學和地球科學的發展,交流近年來大地測量在地震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地震學報》主要內容包括:以刊登地震科學方面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成就為主,也登載一些與地震有關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工程地震等科學領域的學術論文及研究簡報;登載地球物理學不同學術觀點的文章;登載與地震科學有關的評述文章;已被科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文摘雜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等數據庫[2]收錄。

《國際地震動態》刊登地震預報、地下流體等地震科學前沿研究領域的專題文章。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主要刊載地震學、地磁學、地電學、重力學、地球物理觀測技術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震儀器設計原理;實驗方法;地震台網布局;台站儀器標定;台站技術革新;計算機數據處理方法和各種技術在地震學地磁學中的應用;為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地震》設有地震學術論文、實驗研究、學術討論、研究簡報、地震目錄速報等欄目。

人才培養

科技獎項

李善邦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

為繼承中國地震學界卓越科學家李善邦教授在開拓和發展中國近代地震科學方面的業績, 發揚李善邦教授治學嚴謹、勇於創新、奮力開拓和十分重視選拔新秀的精神,鼓勵中青年科技人員熱愛科學事業,中國地震學會特設立"李善邦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

人才建設

為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普公共服務能力,促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的實現,根據「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組建科學傳播專家團隊的通知」和「中國科協科普部關於2017年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建設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的精神,學會組織了2017年科學傳播專家團隊的建設工作。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會徽外部輪廓呈圓形,中心由地動儀構成的基礎圖案。底色為白色,地動儀為黑色。

精神宗旨

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貫徹「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貫徹「經濟建設同減災一起抓」的指導思想,團結廣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大力開展地震科學技術學術交流和討論,活躍學術思想,推動自主創新,促進學科發展;

發掘和培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普及地震科學技術知識,促進學術道德建設,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在政策、法規制定和重大決策中的科技諮詢作用,為防震減災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法人資格怎麼確定,找法網,2021-12-03
  2. 推薦|國圖最常用的10個文獻數據庫,搜狐,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