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是中国地震局直属地震地质勘查与研究公益类非盈利性科研单位,其前身是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

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有地壳动力学理论、地壳应力场和形变场、地震构造力学机理、地震预测理论与方法、地震前兆理论和观测技术、大地测量理论与观测技术、重力和固体潮理论与观测、遥感和卫星影像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地震与地质灾害的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电磁卫星系统总体设计建设与运行,卫星电磁数据[1]处理技术与数据应用研究。

根据2018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具有高级研究人员100人,中级研究人员1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30人;有一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及2个中国地震局研究中心,另下设10个所属科研机构。

历史沿革

1966年4月25日,地质部宣布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成立。地震地质大队为地质部的直属单位,下设华北、西南、西北、中南四个区队。

1970年3月25日,地质部将地震地质大队交由中国科学院领导。同年5月,将地震地质大队下属的华北、中南、西南、西北区队移交各省(市)地震工作部门领导。

1972年,地震地质大队迁至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

1972年8月,中国科学院办公会议决定,地震地质大队由国家地震局直接领导。

1986年2月6日,国家地震局批准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1998年3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同年4月20日,中国地震局批准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000年至2002年,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被列为科技部社会公益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2002年至2004年,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列入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中国地震局等部委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18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具有高级研究人员100人,中级研究人员1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高级专家3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陈顒(双聘)、石耀霖(双聘)

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1人):雷建设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雷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黄帅

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2人):张景发、吕悦军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2人):王成虎、任俊杰

科研部门

根据2018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有一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及2个中国地震局研究中心,另下设10个所属科研机构。

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1个):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研究中心(2个):地震卫星应用中心、北京市地震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机构(10个):地壳动力学研究室、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研究室、断层力学研究室、地壳应力研究室、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室、工程地震研究室、地球物理探测与地震救援技术研究室、地壳运动与遥感应用研究室、地震信息网络研究室、电磁卫星技术与应用研究室

设施资源

中国地震局图书馆是由中国地震局主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办、中国地震局系统各单位协办的专业图书馆,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其中包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23种数据库。

设施设备

根据2018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房屋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宇宙成因核素超净实验室、三维滞弹性应变恢复系统、热/光释光自动测量仪等主要实验设备211台,价值人民币4016万元。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科技人员承担过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地震科学基金项目,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