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文学史 | |
---|---|
中国文学史,是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行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文学史 [1]
定价 38.80元
出版社 高等教育 [2]顺序排列]
作者 袁行霈
出版时间 2006-5-1
ISBN 9787040164800
页数 426
副标题 中国文学史
丛书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内容介绍
《中国文学史》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深入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
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使之更加完善。修订工作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一、修正明显的错误;二、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三、进行必要的增删,使体例和文风进一步统一。
作品目录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自觉的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从文体辨析到 总集的编纂 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乱世与乱世文学 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 药与酒:生死主题、求仙主题、隐逸主题 。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寒士的不平 文学家族 宗族与伦理 第四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摆脱两汉经学的束缚 自然与真 言意与形神 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之美 从玄言到理趣 。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大量翻译 文人与佛教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 故事性的加强、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建安、正始文学 两晋文学 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 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三章 陶渊明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七章 自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十章 晚唐诗歌 第十一章 李商隐 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文学史年表研修书目。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想
《中国文学史》这本书是由在新亚书院的老教授钱穆先生和他的学生叶龙先生共同完成的,虽然只是钱穆先生讲述和叶龙先生记录整理,只是钱穆先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但这本书仍是不失风采。
钱穆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直至今日,我国还未有一册完全理想的文学史出现。”当然,虽然世界上不会有一部完全十全十美的文学史,但是,对我来说,钱穆先生讲述的文学史就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第一册有独立见解的文学史。
本书开头写中国文学的起源是诗歌,亦即韵文先于散文,西方亦然。是最早起源于唐尧虞舜之时,如: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上诗录自《古诗源》,但年代以无法考证,所以,要讲文学,须从《诗经》三百首讲起。
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经》分为“风”,“雅”,“颂”,“风”是社会的,“雅”是政治的,“颂”是宗教的。
“赋”是直指其名,直叙其事的意思。如: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孔子喜欢诗经中的“二南”(即《周南》和《召南》<其实《诗经》不是孔子编纂,他只是将以前的诗记录下来也已>。),所以他常鼓励学生多读《诗经》。
读《诗经》是有方法的,要先养成自己的性灵。读《诗经》时不可一字一句直讲。所谓“诗言志”其实是抒情,欣赏中国文学时,要心领神会,并必须迎合作者之情意。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尚书》记言,《春秋》记事,为我国两大史书,它们在文学上均有很高的地位。
《尚书》中《尧典》《禹贡》为极早之作品,《盘庚》较可信。但它们都有些可疑之处。我国正式文化起源可从西周说起,因《诗经》与《尚书》均出自西周。
孟子说:“《诗》亡而《春秋》作。”《春秋》是记事的,此书乃斟字酌的,有其文学意味,亦有其法律性。孔子《春秋》亦可说是我国修辞学之开始。
“《春秋》辩理,一字见义。”因此,汉代时人们有所谓春秋判狱,作为法律判案之用。
我国文学史上,韵文与散文之演变各有不同之现象,即韵文是渐往艰深的路上走,如《诗经》易读,到屈原的《离骚》《九歌》则较难读,再进而到《两都赋》《两京赋》则更难读;至于散文,则其演变之趋势是渐往平易的路上走,《尚书》难读,到《左传》则较为平易浅近了。
所谓子,则是指先秦诸子,或称诸子百家,即是指思想家或哲学家,诸子百家所作的散文水准均极高,诸子中首位即孔子。
《论语》其弟子所笔记,文学价值极高,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最后两句“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实含有诗意,这是诗人的胸襟,这叫吐属。
我们写文章,不可用土语俗语,不然会失去意境。
读文学史,先要通文学才好。
今日如有人说,某人思想落伍
了,这不对,意见可以说落伍,可有反对、不同的;但知识是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而“落伍”“潮流”等口号只是政治运动的玩意儿。有了好学之志,出了大学,习惯已养成,就可造学问了。
让我们遥想,钱穆先生在新亚书院的课堂里吐出那一句:
直至今日,我国还未有一册理想的文学史出现。
他哪是在谈文学史,他谈的,是自己的生命如何蹚过那个时代。
中国文学史朝代顺序排列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bai家 ,各民族文学都有各自发生、繁衍、发展的历史,也有各自的价值与成就 ,例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维吾尔族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傣族的《召树屯》、彝族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蒙古族的叙事诗《嘎达梅林》等,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使中国文学表现 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 ,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紧接着,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的光辉代表,就是伟大的诗人屈原。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以创作方法而言,国风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汉魏六朝,出现了带有民间文学刚健清新风格的新诗体 —— 乐府,强烈的现实感,是乐府的重要标志。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都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汉末出现了《古诗十九首》,五言诗这种诗体便基本成熟了。七言诗的产生要晚于五言诗,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
经过齐梁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在声律方面的充分准备 ,到唐代,近体诗进入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古体诗和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中国诗歌同音乐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的关系发展变化经历了以乐从诗 、采诗入乐和倚声填词3个阶段 。倚声填词是诗与乐各自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进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形态组合。词,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 。
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到宋代 ,词的现实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成为可与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苏轼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作家。
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能力。而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 ,配入通俗 化语言而形 成的新诗歌样式——散曲,引起了人们新的兴趣。散曲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俚语,具有浓厚的市民文学色彩,并且具有以往诗歌中少见的诙谐和幽默,给诗坛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
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 ,成为中国诗 歌史上最兴 盛的体裁之一 。宋词、元曲兴起以后,传统诗歌仍在创作,宋、元、明、清各代都留下大量诗作,而且各具特色,但总的成就都没有超过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