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前身为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于1984年9月成立。2016年初,中国林学会正式批准造林分会更名为森林培育分会,同时授予森林培育分会“优秀分支机构”称号。

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的宗旨是:联合全国森林培育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紧紧围绕我国森林培育行业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1],活跃学术思想,促进森林培育领域的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积极探索决策咨询工作新路子,拓宽决策咨询新领域;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将森林培育科学理念深入大众;促进多方合作交流,建立全国森林培育协作机制及体系,使森林培育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占领新的制高点。分会现已形成一年一度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积极配合中国林学会的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中国科协年会、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中国林业青年科技论坛等活动。

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的工作目标是:在中国林学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和充分依靠全体会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创新学术年会工作,保持品牌活动高质量开展;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拓展学术服务新领域;积极针对国家森林培育热点及焦点问题建言献策,着力将森林培育分会建设成为在森林培育领域内能够“担重任、办实事、促发展”的组织,共同为推动森林培育发展,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做出突出贡献。

相关资讯

贵阳论道 共谋发展——贵州大学成功承办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高峰论坛

2018年11月4-7日,由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主办,贵州大学林学院和贵州省森林资源培育与环境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高峰论坛”,在贵阳市贵州饭店成功举行。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森林培育”,议题包括“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新时代”的人工林、天然林、林木种苗及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的理论与技术。

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院士,中国林科院院长、张守攻院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赵良平司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研究员,贵州大学王红蕾常务副校长,贵州林业厅向守都副厅长等领导及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63个单位共31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森林培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王红蕾常务副校长、陈幸良秘书长、向守都副厅长分别致辞,张守攻理事长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张建国副理事长通报了分会第六届理事会青年理事的推选情况,并现场表决产生了48名青年理事。沈国舫院士为12名获得“沈国舫森林培育奖励基金”青年教师及研究生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会议邀请沈国舫院士、张守攻院士、赵良平司长、马履一副理事长、丁贵杰教授为大会作了特邀报告。沈院士的报告以《中国的人工林—肩负生态和生产的双重使命》为题,回顾了中国人工林培育的历史,介绍了人工林培育现状、人工林培育和生态保育修复、人工林培育和和林产品提供、人工林的成就、教训与展望。

理事长张守攻院士以《关于森林培育学科发展的三点思考》为题,提出目前创新研究必须考虑学科融合,常规育种在森林培育科研创新中起非常关键作用;并对大数据分析方法在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赵良平司长指出目前国家及地方十分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成为热潮;“增量、提质、保护”是当前国土绿化的三大任务,应通过工程造林、义务植树、部门绿化、社会造林四条途径加以实现;分析了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提出“应绿尽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数量和质量并重”、“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道路”、“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等原则。

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分享了奥地利森林经营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林权改革中森林经营管理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强调我国应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及木材等林产品生产,实现农区、林区振兴和小康。

贵州大学林学院丁贵杰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若干问题思考”报告,分析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国在这方面的主要成功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如何全面深刻理解“精准”二字的内涵,如何做到按培育目标、主体功能及发育阶段精准施策?以及转变经营理念,完善相关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很好建议。

5个特邀报告和23个学术报告异彩纷呈,展示了森林培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既有论森林培育规则的严肃性与灵活性、林木施肥发展趋势等的宏观报告,也有在马尾松[2]、黑松、毛白杨、毛竹、油茶、楸树、青钱柳、望天树等树种培育上的最新进展,在林地施肥和灌溉、土壤微生物、根系构型、开花结实、遗传多样性、贝叶斯生长模型等领域有了许多理论和技术的突破,内容十分丰富。与会代表积极交流,对报告中涉及的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闭幕式上,39名优秀论文及11名优秀报告获得者上台领奖。沈国舫先生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创新研究成果,勉励大家要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马履一副理事长代表森林培育分会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对本届学术研讨会内容做了高度概括,其次对各方进行了致谢,感谢贵州大学对会议的支持,感谢研究中心和林学院各位老师为会议做出的奉献和艰苦工作,感谢各位与会专家和学者的积极参与,特别感谢沈国舫先生以85岁高龄全程参加了学术会议。会议达成了“新时代要更加重视多功能森林培育,更加注重国土绿化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生产与民生功能”的共识。

会后,与会代表冒着小雨前往建场60余年,有着和塞罕坝同样奋斗历程的贵州龙里林场--贵州大学林学院长期科研试验基地和本科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考察。会议代表们考察了马尾松大径材人工林,脂材兼用湿地松人工林改造为与闽楠、红豆杉混交的复层异龄混交林,以及珍贵阔叶树种种质资源库等。

与会领导和代表一致认为,在研究中心全体老师和林学院部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举办了一次参会代表最广、参会单位和代表人数最多的学术盛会,这是一次有收获、有思考、有创新的学术研讨会,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