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时间长河滚滚而去,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已经迈入第36个年头。如今的学会在方方面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脱盐产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一切的成功都建立在学会一代又一代开创者、奠基人的不懈努力之上。

分享一篇学会原副理事长程义方研究员(原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的老文章,读一读过去的光辉岁月,品一品发展的点点滴滴,学一学先辈们奋斗不懈的精神,并谨以此文纪念和感谢为学会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每一位前辈先驱。

机构简介

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于1982年经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在杭州成立,它是海洋学会下属二级学会[1],全称为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从事脱盐与水再利用活动的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服务。学会成立十年来,在中国科协、上级学会的领导下,在全国两千名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该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学会成立的社会背景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类对水的需求量显着增加,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1977年联合国召开的水会议向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出警报:水不足将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与此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给水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对水质的要求。因此,许多国家纷纷开展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其它地表水、地下水纯化、污水和废水净化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美、英、法、日、德和前苏联等国政府都设立了专门机构直接进行组织和领导,一些国际学术组织如“国际脱盐与淡化协会”、“欧洲化工联合会海水淡化协会”、“供水改良协会”等相继建立,人们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水再生回用的活动中,以淡化为主要手段的水处理高新技术如压汽蒸馏、太阳能蒸发、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液膜分离、仿生迁移等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水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河川径流量虽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数只有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全国供水能力偏低,全国已有三百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的缺水,面对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和工业发展对水质要求的提高,已使脱盐净水成为提供工业新水源的一种不可缺水的技术手段。我国淡化技术的研究从1958年开始,不久,我国研制的第一代电渗析淡化装置便开始投入试用。1967年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共同组织了全国海水淡化会战,相对集中了一支科技力量,同时开展了电渗析、反渗透、蒸馏等多种淡化方法的研究,为发展我国淡化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共同召开了首次全国海水淡化科技工作会议,制定了发展规划,1978年国家海洋局受国家科委委托召开了全国海水淡化科技工作会议,并成立了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海水淡化分组,担负起协调和指导全国淡化科技工作的任务,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国务院一些部委的单位相继开展了淡化技术的研究,淡化分组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这些工作为学会的创建奠定了组织和技术的基础。

二、学会成立十年间的主要活动

1982年10月在杭州召开了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科报告会,宣告学会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我国淡化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十年来学会根据自己的宗旨和任务,积极开展活动,成为团结全国脱盐净水科技工作者的核心。

首先,学会是一个智力群体,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大力促进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学科的发展是学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学会成立以来先后主办、联办或协办了全国性学术交流会15次,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共752篇,参加会议的人数约1860人次。根据学会理事会的意见,学会在国内的学术活动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由学会主办大型综合性报告会,如1984年在武汉举办的论文交流会,展示学科发展的动向和技术进步的全貌;第二个层次,也即学会科技活动的主要形式,由各专业委员会举办本专业范围的技术交流会,重点围绕本专业科技攻关项目、技术关键和最新科技成果进行。电渗析、反渗透、蒸馏、离子交换、液膜等专业委员会分别在北京、天津、湖州、广州、昆明等地组织了学术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论坛,反渗透专业委员会的两次交流会收到论坛近200篇,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第三个层次是由学会或专业委员会与兄弟学会就学科交叉的相关技术联合组织跨学科交流,如1991年本学会与中国电子学会洁净学会联合主办了纯水技术研讨会,汇集了全国引进的近百套高纯水系统流程,研讨加快纯水装备国产化,提高水站运行管理水平。学会本次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吸引了近700名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这种多学科交叉活动既有利于科学家之间的团结,又有利于学科的延伸。在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中,不以任何手段压制不同学派或学术观点,创立了宽松讲坛下自由讲座的气氛。学会积极开展与国外学术团体和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在杭州、昆明等地成功举办了三个中日双边国际学术会议,内容涉及液膜、离子交换、吸附和电渗析,组团参加了“世界脱盐与水再利用会议”,先后接待了国际脱盐协会主席、欧洲海水淡化协会主席、欧洲膜学会主席、日本膜学会主席、“脱盐”杂志主编及其他着名人士来华进行学术交流。我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1989年2月国际脱盐协会执委会表决通过接纳我会为该协会地区会员。

其次,新时期的学会工作,应该始终认真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利用学会人才优势和会员内在联系,解决涉水发展中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协助政府部门参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论证。1985年7月,我会受国家计委燃料动力局的委托,组成专家组对沿海城市电厂用水淡化方案进行了论坛。我会会员还多次参加了国家引进项目咨询会、国家攻关项目论证会,参与了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我国现行体制,尚没有主管部门统管全国脱盐净水技术及其新兴产业的发展,其科技活动分散在全国十几个部委和地方的几百个科研单位,为此学会主动承担了本学科社会发展调查的任务,以期获得技术发展宏观统计数据。1983年学会初建不久,为全面了解我国脱盐净水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开展了一个全国范围的淡化技术社会经济效益调查,由学会组织华北、西北、西南、上海和其它地区五个调查组,结合函调,基本查清了我国淡化技术发展现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推广应用作出了贡献。1991年,我国膜法脱盐净水高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学会又组织了一次全国膜工业状况调查活动,为加强新兴产业的行业技术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当前,脱盐净水技术产业化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希望科研单位研制出更符合工业化实用的新产品、新技术;第二,要向生产厂家根据高新技术的特点把好质量关,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提供合格的产品;第三,要向生产应用第一线的操作管理人员普及脱盐净水基本知识,掌握这一高科技产品的基本操作技能。对于第一项,全国近百家科研单位正在进行各方面的努力,学会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广泛深入交流的条件。针对第二项,学会正协助政府部门逐步制定脱盐净水技术的国家标准。第三项依赖学会的科技普及活动,学会成立以来,共举办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滤和水质分析等各种类型培训班共20期,接受全国20几个省市近千名学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为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学会组织编制了《电渗析工程操作人员教学培训大纲》和《反渗透、超过滤教育培训大纲》,并采取教学与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受到应用部门的普遍好评。培训工作兼顾普及和提高双重目的,通过举办高级研讨班,组织编写《膜分离技术基础》、《电渗析脱盐工程》等编着或专着(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供中高级科技人员学习参考。学会确定将中文期刊《水处理技术》和英文期刊《水处理》作为本会会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十年来发行总量已达50余万册,每期发行量近万份,系统地展示了我国脱盐净水技术的发展。我会会刊已与近十个国家的刊物建立了关系,与国际《脱盐》杂志互登题条,会刊发表的文章已被CA选录,并作为国内情报部门的统计源期刊。《水处理技术》多次被评为海洋出版社的浙江省的优秀期刊,《水处理》英文版在全国期刊展评中荣获印制一等奖。

此外,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学会的全部活动不是靠行政命令来推动,而是靠活动内容的吸引力,靠民主协商,靠广大会员的主动热情。学会实行理事会集体领导,经民主协商,单位推荐和代表大会选举组成学会领导机构。理事会决定本届任期期间的重大活动计划,常务理事会坚持了年会制度,听取秘书处的工作汇报,确定年度活动计划安排。学会所属七个专业委员会根据常务理事会的决定独立开展工作,学会秘书[2]处通过发放学会简报,增寄会刊和收取会费等于会员保持联系,组织学会活动。我会拥有一大批学会工作积极分子,他们为学会的团结和发展,为水处理事业的进步,不计名利和报酬,勤恳工作。学会通过表彰先进专业委员会、优秀会员、优秀科普工作者,评选优秀论文等活动,保护和发扬会员的工作热情。目前,我会会员已达2000人,团体会员单位50几个,分布在全国20几个省市,最近又接到台湾学者的申请。学会的日益壮大,标志着我国脱盐净水技术的繁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