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海洋學會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海洋學會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分會時間長河滾滾而去,中國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學會已經邁入第36個年頭。如今的學會在方方面面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中國脫鹽產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一切的成功都建立在學會一代又一代開創者、奠基人的不懈努力之上。

分享一篇學會原副理事長程義方研究員(原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的老文章,讀一讀過去的光輝歲月,品一品發展的點點滴滴,學一學先輩們奮鬥不懈的精神,並謹以此文紀念和感謝為學會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持的每一位前輩先驅。

機構簡介

中國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學會於1982年經中國科協學會部批准在杭州成立,它是海洋學會下屬二級學會[1],全稱為中國海洋學會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分會。本會的宗旨是團結全國從事脫鹽與水再利用活動的科技工作者,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促進水處理技術的發展,為我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服務。學會成立十年來,在中國科協、上級學會的領導下,在全國兩千名會員的大力支持下,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為該技術學科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學會成立的社會背景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人類對水的需求量顯着增加,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造成的水體污染日益嚴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1977年聯合國召開的水會議向世界各國和地區發出警報:水不足將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與此同時,隨着工業的發展,特別是一些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一些傳統的給水工藝已經不能滿足生產對水質的要求。因此,許多國家紛紛開展海水淡化、苦鹹水脫鹽、其它地表水、地下水純化、污水和廢水淨化等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美、英、法、日、德和前蘇聯等國政府都設立了專門機構直接進行組織和領導,一些國際學術組織如「國際脫鹽與淡化協會」、「歐洲化工聯合會海水淡化協會」、「供水改良協會」等相繼建立,人們在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廢水再生回用的活動中,以淡化為主要手段的水處理高新技術如壓汽蒸餾、太陽能蒸發、電滲析、反滲透、離子交換、液膜分離、仿生遷移等方法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水是國家的重要資源,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國河川徑流量雖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數只有世界人均數的四分之一,而且分布極不平衡,全國供水能力偏低,全國已有三百多個城市不同程度的缺水,面對水量不足,水質污染和工業發展對水質要求的提高,已使脫鹽淨水成為提供工業新水源的一種不可缺水的技術手段。我國淡化技術的研究從1958年開始,不久,我國研製的第一代電滲析淡化裝置便開始投入試用。1967年國家科委和國家海洋局共同組織了全國海水淡化會戰,相對集中了一支科技力量,同時開展了電滲析、反滲透、蒸餾等多種淡化方法的研究,為發展我國淡化事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974年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海洋局共同召開了首次全國海水淡化科技工作會議,制定了發展規劃,1978年國家海洋局受國家科委委託召開了全國海水淡化科技工作會議,並成立了國家科委海洋專業組海水淡化分組,擔負起協調和指導全國淡化科技工作的任務,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和國務院一些部委的單位相繼開展了淡化技術的研究,淡化分組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這些工作為學會的創建奠定了組織和技術的基礎。

二、學會成立十年間的主要活動

1982年10月在杭州召開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科報告會,宣告學會正式成立,它標誌着我國淡化技術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十年來學會根據自己的宗旨和任務,積極開展活動,成為團結全國脫鹽淨水科技工作者的核心。

首先,學會是一個智力群體,努力提高學術水平,大力促進學術思想的繁榮和學科的發展是學會工作的基本任務。學會成立以來先後主辦、聯辦或協辦了全國性學術交流會15次,提交會議交流的論文共752篇,參加會議的人數約1860人次。根據學會理事會的意見,學會在國內的學術活動主要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是由學會主辦大型綜合性報告會,如1984年在武漢舉辦的論文交流會,展示學科發展的動向和技術進步的全貌;第二個層次,也即學會科技活動的主要形式,由各專業委員會舉辦本專業範圍的技術交流會,重點圍繞本專業科技攻關項目、技術關鍵和最新科技成果進行。電滲析、反滲透、蒸餾、離子交換、液膜等專業委員會分別在北京、天津、湖州、廣州、昆明等地組織了學術活動,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論壇,反滲透專業委員會的兩次交流會收到論壇近200篇,一批優秀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第三個層次是由學會或專業委員會與兄弟學會就學科交叉的相關技術聯合組織跨學科交流,如1991年本學會與中國電子學會潔淨學會聯合主辦了純水技術研討會,匯集了全國引進的近百套高純水系統流程,研討加快純水裝備國產化,提高水站運行管理水平。學會本次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吸引了近700名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這種多學科交叉活動既有利於科學家之間的團結,又有利於學科的延伸。在學會組織的學術活動中,不以任何手段壓制不同學派或學術觀點,創立了寬鬆講壇下自由講座的氣氛。學會積極開展與國外學術團體和知名專家學者的交流與合作,先後在杭州、昆明等地成功舉辦了三個中日雙邊國際學術會議,內容涉及液膜、離子交換、吸附和電滲析,組團參加了「世界脫鹽與水再利用會議」,先後接待了國際脫鹽協會主席、歐洲海水淡化協會主席、歐洲膜學會主席、日本膜學會主席、「脫鹽」雜誌主編及其他着名人士來華進行學術交流。我會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1989年2月國際脫鹽協會執委會表決通過接納我會為該協會地區會員。

其次,新時期的學會工作,應該始終認真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緊密結合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利用學會人才優勢和會員內在聯繫,解決涉水發展中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協助政府部門參與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論證。1985年7月,我會受國家計委燃料動力局的委託,組成專家組對沿海城市電廠用水淡化方案進行了論壇。我會會員還多次參加了國家引進項目諮詢會、國家攻關項目論證會,參與了國家技術標準的制定,為政府部門宏觀決策和管理提供了技術依據。我國現行體制,尚沒有主管部門統管全國脫鹽淨水技術及其新興產業的發展,其科技活動分散在全國十幾個部委和地方的幾百個科研單位,為此學會主動承擔了本學科社會發展調查的任務,以期獲得技術發展宏觀統計數據。1983年學會初建不久,為全面了解我國脫鹽淨水技術發展現狀及其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開展了一個全國範圍的淡化技術社會經濟效益調查,由學會組織華北、西北、西南、上海和其它地區五個調查組,結合函調,基本查清了我國淡化技術發展現狀,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以及推廣應用作出了貢獻。1991年,我國膜法脫鹽淨水高技術產業初具規模,學會又組織了一次全國膜工業狀況調查活動,為加強新興產業的行業技術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據。當前,脫鹽淨水技術產業化面臨着三個主要問題:第一,希望科研單位研製出更符合工業化實用的新產品、新技術;第二,要向生產廠家根據高新技術的特點把好質量關,提高生產工藝技術,提供合格的產品;第三,要向生產應用第一線的操作管理人員普及脫鹽淨水基本知識,掌握這一高科技產品的基本操作技能。對於第一項,全國近百家科研單位正在進行各方面的努力,學會為科技工作者提供廣泛深入交流的條件。針對第二項,學會正協助政府部門逐步制定脫鹽淨水技術的國家標準。第三項依賴學會的科技普及活動,學會成立以來,共舉辦電滲析、反滲透、超濾、微濾和水質分析等各種類型培訓班共20期,接受全國20幾個省市近千名學員進行崗位技術培訓。為提高教學培訓質量,學會組織編制了《電滲析工程操作人員教學培訓大綱》和《反滲透、超過濾教育培訓大綱》,並採取教學與實習相結合的方法,受到應用部門的普遍好評。培訓工作兼顧普及和提高雙重目的,通過舉辦高級研討班,組織編寫《膜分離技術基礎》、《電滲析脫鹽工程》等編着或專着(均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供中高級科技人員學習參考。學會確定將中文期刊《水處理技術》和英文期刊《水處理》作為本會會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十年來發行總量已達50餘萬冊,每期發行量近萬份,系統地展示了我國脫鹽淨水技術的發展。我會會刊已與近十個國家的刊物建立了關係,與國際《脫鹽》雜誌互登題條,會刊發表的文章已被CA選錄,並作為國內情報部門的統計源期刊。《水處理技術》多次被評為海洋出版社的浙江省的優秀期刊,《水處理》英文版在全國期刊展評中榮獲印製一等獎。

此外,作為一個群眾組織,學會的全部活動不是靠行政命令來推動,而是靠活動內容的吸引力,靠民主協商,靠廣大會員的主動熱情。學會實行理事會集體領導,經民主協商,單位推薦和代表大會選舉組成學會領導機構。理事會決定本屆任期期間的重大活動計劃,常務理事會堅持了年會制度,聽取秘書處的工作匯報,確定年度活動計劃安排。學會所屬七個專業委員會根據常務理事會的決定獨立開展工作,學會秘書[2]處通過發放學會簡報,增寄會刊和收取會費等於會員保持聯繫,組織學會活動。我會擁有一大批學會工作積極分子,他們為學會的團結和發展,為水處理事業的進步,不計名利和報酬,勤懇工作。學會通過表彰先進專業委員會、優秀會員、優秀科普工作者,評選優秀論文等活動,保護和發揚會員的工作熱情。目前,我會會員已達2000人,團體會員單位50幾個,分布在全國20幾個省市,最近又接到台灣學者的申請。學會的日益壯大,標誌着我國脫鹽淨水技術的繁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