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图书馆,1951年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这 三校的矿业工程类文献也相应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88年4月改名为中国 矿业大学图书馆。自建馆以来,馆随学校经历了焦作、天津北京、四川等地的迁移,现有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图书馆[1]。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舍5.0万平方米,其中南湖馆3.8万平方米,文昌 馆有独立馆舍1.2万平方米。

馆舍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以矿业文献为馆藏特色、理工文献为馆藏重点,文、管、经、法各类文献兼具规模的高校图书馆。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图书馆,1951年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这三校的矿业工程类文献也相应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88年4月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自建馆以来,馆址随学校经历了焦作、天津、北京、四川等地的迁移,分别设立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图书馆。现徐州校本部分设文昌校区馆和南湖校区馆,文昌校区馆有独立馆舍12000平方米,2007年10月新建落成的南湖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建筑面积48500平方米,各院系资料室面积1694平方米。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现有职工9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3人,约占职工人数的25%。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建馆百余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献建设,已形成了以矿业为特色,以理工为重点,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纸质与电子文献总量达400万册(件),其中纸质文献馆藏中既有矿业类的权威着作如:天工开物、矿业要览等,又有不少矿业类核心期刊[2],且有20多种矿业类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已连续收藏60年以上,有的已连续收藏100多年,电子文献有SCI、EI、Elsevier SD、IEL等30个外文数据库,CNKI期刊、CNKI博硕士论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32个中文数据库,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5个数据库。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完成了汇文文献信息管理双机集群系统、光纤网络存储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将图书馆文献服务系统延伸到各院系资料室,形成了全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服务格局。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也是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单位。除提供常规的书刊借阅服务外,还提供STN国际联机检索、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咨询解答、科技查新、 查收查引、读者培训等服务。从1984年开始就一直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一直把建立高水平、高效率、现代化的图书馆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 1993年在江苏省教委组织的“江苏高校图书馆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总分第一名,1993年、1998年连续两次被江苏省教委授予为“高校图书馆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通过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验收,教育部专家组认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文献保障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地,文献服务特色鲜明。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作为CALIS成员馆之一和JALIS的苏北地区文献中心,在矿业学科导航数据库(CALIS)、矿业工程会议论文数据库、国际采矿会议及相关矿业类会议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与大英图书馆、OCLC及清华、北大、中科院图书馆46单位建立了资源共享合作关系。联系苏北地区高校之间的文献共享,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为读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2006年,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授予“文献传递服务奖”二等奖。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依托自身馆藏优势,高度重视文献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工作,确立创建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理念,不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建设与多学科性、研究型大学相匹配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学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经济尤其是煤炭行业经济科技文献信息的支持中心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文献传递、资源共享与资源整合等文献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历史沿革

1909年3月-1915年6月为 焦作路矿学堂。1915年6月-1918年10月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管书处。

1918年10月-1920年11月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管书处。

1920年11月-1931年3月为福中矿务大学图书室。

1931年4月-1950年8月为焦作工学院图书馆。

1950年9月-1953年9月10日为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天津)。

1953年-1970年为北京矿业学院图书馆。

1970年-1978年为四川矿业学院图书馆。

1978年6月23日-1988年4月为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

1988年4月2日起为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

馆舍藏书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起以矿业文献为主,其他相关学科为辅的门类齐全、内容 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止到2007年12月,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与资料室纸质馆藏总量达117.6万件,其中中文图书79.7万册 ,外文图书15.5万册; 中文过刊7.7万册,外文过刊5.7万册,学位论文1.7万册,中文现刊4100多 种,外文现刊220种,中文电子期刊1.6万多种,外文电子期刊8479种;电子图 书54万多册。

馆藏中既有矿业类的权威着作如:《天工开物》、《全国矿业要览》、 《practical coal-mining1-6卷》,《Mining Engineering Hand-book》等, 更有不少矿业类核心期刊,其中有的已连续收藏100多年, 如《Transaction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s》 起藏于1871年的创刊号, 《Engineering and Mining Journal》起藏于1878年。《Yronb》起藏于1925年 的创刊号;有24种矿业类及其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也连续收藏60年以上;有历 经沧桑的古籍图书数百种,这些珍贵的文献,可达“国宝级”了,是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发展建设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与院资料室业务 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建立了主干为千兆的馆内局域网,采访、编目、流通、书目查询、阅览、管理和各院资料室 均实现了网络化,并通过校园网 与CERNET、INTERNET相连,保证了师生 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逐步 建立起比较先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使用汇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通过 网络提供馆藏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目录的公共查询,馆内业务工作如采购、编目 、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业务均在汇文管理下进行。在二个校区图书馆中使用统 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了无缝连结,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 息服务网络,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及二校区图书的通还工作 。

图书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各书刊阅览室开馆时间为89小时 /周,并重视信息宣传和教育。图书馆搭建了随书光盘、音视频点播系统平台研发了基于个性化集成定制的门户网站——个人图书馆、教学教参信息库、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站等,为本科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举办专题素质教 育展览、大学生必读书导读,开展大学生读书节、优秀书刊推荐、书评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图书馆重视文献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工作,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 保障中心(CALIS)成员馆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JALIS)苏北地区 文献中心,与大英图书馆、OCLC及清华、北大、中科院图书馆等60多个单位有资源共享联系,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为读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2006年获得CALIS管理中心授予 的“文献传递服务奖”二等奖。

视频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 相关视频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 微电影 只因有你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2018迎新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