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的前身是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圖書館,1951年成立中國礦業學院圖書館,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原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唐山交通大學的採礦系調整到中國礦業學院,這 三校的礦業工程類文獻也相應併入中國礦業學院圖書館,1988年4月改名為中國 礦業大學圖書館。自建館以來,館隨學校經歷了焦作、天津北京、四川等地的遷移,現有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圖書館[1]。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現有館舍5.0萬平方米,其中南湖館3.8萬平方米,文昌 館有獨立館舍1.2萬平方米。

館舍簡介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以礦業文獻為館藏特色、理工文獻為館藏重點,文、管、經、法各類文獻兼具規模的高校圖書館。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的前身是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圖書館,1951年成立中國礦業學院圖書館,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原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唐山交通大學的採礦系調整到中國礦業學院,這三校的礦業工程類文獻也相應併入中國礦業學院圖書館,1988年4月改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自建館以來,館址隨學校經歷了焦作、天津、北京、四川等地的遷移,分別設立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區圖書館。現徐州校本部分設文昌校區館和南湖校區館,文昌校區館有獨立館舍12000平方米,2007年10月新建落成的南湖校區圖文信息中心建築面積48500平方米,各院系資料室面積1694平方米。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現有職工94人,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23人,約占職工人數的25%。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建館百餘年來,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文獻建設,已形成了以礦業為特色,以理工為重點,文、管、經、法協調發展的館藏體系,紙質與電子文獻總量達400萬冊(件),其中紙質文獻館藏中既有礦業類的權威着作如:天工開物、礦業要覽等,又有不少礦業類核心期刊[2],且有20多種礦業類及其相關學科的學術期刊已連續收藏60年以上,有的已連續收藏100多年,電子文獻有SCI、EI、Elsevier SD、IEL等30個外文數據庫,CNKI期刊、CNKI博碩士論文、維普中文科技期刊等32個中文數據庫,自建有「礦業工程數字圖書館」、「低碳新能源數據庫」等5個數據庫。2006年,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完成了匯文文獻信息管理雙機集群系統、光纖網絡存儲系統的升級改造工作,將圖書館文獻服務系統延伸到各院系資料室,形成了全校文獻信息服務體系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服務格局。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也是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單位。除提供常規的書刊借閱服務外,還提供STN國際聯機檢索、各類電子資源檢索、諮詢解答、科技查新、 查收查引、讀者培訓等服務。從1984年開始就一直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文獻檢索課。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一直把建立高水平、高效率、現代化的圖書館作為自身追求的目標, 1993年在江蘇省教委組織的「江蘇高校圖書館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總分第一名,1993年、1998年連續兩次被江蘇省教委授予為「高校圖書館先進單位」稱號。2006年,通過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建設」驗收,教育部專家組認為,中國礦業大學礦業文獻保障在全國形成了一個高地,文獻服務特色鮮明。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作為CALIS成員館之一和JALIS的蘇北地區文獻中心,在礦業學科導航數據庫(CALIS)、礦業工程會議論文數據庫、國際採礦會議及相關礦業類會議的數字化建設方面做了積極的工作,與大英圖書館、OCLC及清華、北大、中科院圖書館46單位建立了資源共享合作關係。聯繫蘇北地區高校之間的文獻共享,通過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為讀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文獻信息服務。2006年,獲得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管理中心授予「文獻傳遞服務獎」二等獎。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依託自身館藏優勢,高度重視文獻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工作,確立創建一流高校圖書館的理念,不斷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為建設與多學科性、研究型大學相匹配的現代化圖書館,成為學校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文獻信息保障中心及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地方經濟尤其是煤炭行業經濟科技文獻信息的支持中心付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在自動化管理、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文獻傳遞、資源共享與資源整合等文獻信息服務管理一體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歷史沿革

1909年3月-1915年6月為 焦作路礦學堂。1915年6月-1918年10月為河南福中礦務學校管書處。

1918年10月-1920年11月為福中礦務專門學校管書處。

1920年11月-1931年3月為福中礦務大學圖書室。

1931年4月-1950年8月為焦作工學院圖書館。

1950年9月-1953年9月10日為中國礦業學院圖書館(天津)。

1953年-1970年為北京礦業學院圖書館。

1970年-1978年為四川礦業學院圖書館。

1978年6月23日-1988年4月為中國礦業學院圖書館

1988年4月2日起為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

館舍藏書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逐步建立起以礦業文獻為主,其他相關學科為輔的門類齊全、內容 豐富、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截止到2007年12月,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與資料室紙質館藏總量達117.6萬件,其中中文圖書79.7萬冊 ,外文圖書15.5萬冊; 中文過刊7.7萬冊,外文過刊5.7萬冊,學位論文1.7萬冊,中文現刊4100多 種,外文現刊220種,中文電子期刊1.6萬多種,外文電子期刊8479種;電子圖 書54萬多冊。

館藏中既有礦業類的權威着作如:《天工開物》、《全國礦業要覽》、 《practical coal-mining1-6卷》,《Mining Engineering Hand-book》等, 更有不少礦業類核心期刊,其中有的已連續收藏100多年, 如《Transaction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s》 起藏於1871年的創刊號, 《Engineering and Mining Journal》起藏於1878年。《Yronb》起藏於1925年 的創刊號;有24種礦業類及其相關學科的核心期刊也連續收藏60年以上;有歷 經滄桑的古籍圖書數百種,這些珍貴的文獻,可達「國寶級」了,是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發展建設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與院資料室業務 全部實現了計算機自動化管理。建立了主幹為千兆的館內局域網,採訪、編目、流通、書目查詢、閱覽、管理和各院資料室 均實現了網絡化,並通過校園網 與CERNET、INTERNET相連,保證了師生 網絡資源的獲取與利用。圖書館的自動化、網絡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逐步 建立起比較先進、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使用匯文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通過 網絡提供館藏中外文圖書和期刊目錄的公共查詢,館內業務工作如採購、編目 、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業務均在匯文管理下進行。在二個校區圖書館中使用統 一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建立了無縫連結,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數字化信 息服務網絡,實現了數據資源的共建、共知與共享,及二校區圖書的通還工作 。

圖書館實行藏、借、閱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各書刊閱覽室開館時間為89小時 /周,並重視信息宣傳和教育。圖書館搭建了隨書光盤、音視頻點播系統平台研發了基於個性化集成定製的門戶網站——個人圖書館、教學教參信息庫、大學生素質教育網站等,為本科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舉辦專題素質教 育展覽、大學生必讀書導讀,開展大學生讀書節、優秀書刊推薦、書評等活動 ,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圖書館重視文獻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工作,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文獻 保障中心(CALIS)成員館和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中心(JALIS)蘇北地區 文獻中心,與大英圖書館、OCLC及清華、北大、中科院圖書館等60多個單位有資源共享聯繫,通過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為讀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文獻信息服務。2006年獲得CALIS管理中心授予 的「文獻傳遞服務獎」二等獎。

視頻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 相關視頻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 微電影 只因有你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2018迎新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