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成立于1958年2月,是多学科、多方向的综合性天文研究基地。

长春人卫站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目标精密测定轨、卫星动力学、天文地球动力学和天体物理学

截至2010年6月,长春人卫站共有职工70余人,拥有4个研究室、4个野外台站,设有1个二级学科硕士[1]

发展历史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此中国科学院依据1957年12月11日签订的中苏两国科技合作协定,成立了中国人造卫星观测网络。1958年2月,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简称长春人卫站)随之诞生。成立之初长春人卫站以目视光学观测为主,当时隶属于紫金山天文台,主要任务是跟踪观测原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间观测工作受到极大干扰。

1967年至1970年,由于“停产闹革命”中断观测工作。

1974年,因观测需要长春人卫站迁至长春市净月潭西山,继续开展光电观测工作。

1998年,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GNSS研究室成立。

2001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2]、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和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整合为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2003年7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成为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于2004年正式招生。

2007年,长春人卫站投资60多万元建成东北地区首家能演示岁差的天象厅。

视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相关视频

天文观测准备工作
长春卫星观测站

参考文献